编者按:《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纪晓岚著,历史地位仅次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从思想内容来说,《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是为“劝善惩恶”,其次宣讲“因果报应”。下面这则故..
问: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慧广法师答:通常,初学佛的人,必须要有厌离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厌离什么呢?是对于来自心理、生理、人..
95%的中国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不具备系统的教育能力,他们把教育责任直接推给了学校。家庭教育回归教育价值本真十分重要。教育孩子的关键是教育好父母,要重塑父母价值,提..
编者按:佛教有地狱、有天堂,都在六道之中,当然还有佛国,也称净土。对一般人来说,怎样才能进入地狱?大概只有命终以后,才能在业力引领下进入地狱。当然,如果还在六道..
但在净土不能成佛,成佛还是要到娑婆世界。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师公印海上人曾经说过,他的老师印顺导师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印老总结有三..
1.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2.佛说: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
很多人读心经,很多人研究心经,还有很多人在用心经,心经到底有用吗?它的用处有多大呢?《心经》所揭示的缘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准确地把握此..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
「快乐来自于调伏自己的心性。」各位请记住这句话,快乐不是控制别人,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来自于调伏自己,净化自己,改变自己。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我永远记得这句话:专..
《心经》所揭示的缘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准确地把握此经的思想内涵,对于学习经教,指导修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心经》不仅对人的修行有重要的..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这句话中的“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就像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一样。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持名..
一直以来,佛法被大众误解太多,加之各种影视作品曲意渲染,人多以为佛门中人必远离社会,另类得一塌糊涂。曾有到东方寻找禅师的欧洲人问一位印度禅师:“您为什么要修禅?..
报父母恩咒的经典出处一般认为出自《佛说盂兰盆经》,然而报父母恩咒实则出自北宋遇荣《佛说盂兰盆经疏孝衡钞》。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却无以为报,则是佛教报父母恩咒..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就职宣示;同样的理由,要做个正信佛门弟子,必须先受三..
问:亲近恶知见、邪见的法师,对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有什么危害?慧律法师答:如果亲近的是恶知见、邪见的法师,久了以后,他会分不清楚什么是正知、正见、正法,因为初学佛法..
问:请师父谈谈关于心性上的体悟对一个学佛人的重要性。慧律法师答:心性上的体悟,就是所谓的不生也不灭。为什么我们讲摩诃般若?为什么我们讲涅槃妙心?涅槃为什么叫做妙..
“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有德者是指具有很多殊胜的功德,如佛、法、僧三宝,善知识,或者对我们帮助很大、有丰富经验、为我们前进打下基础的人,如父母、老师和长辈等..
行十不善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每一种罪业都有四种果报:1、异熟果;2、等流果;3、增上果;4、士用果。1、异熟果。如杀生要堕地狱;偷盗要堕饿鬼等等,这在书上讲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