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生命该如何承受重负,人生又怎能获得快乐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与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
问:请问法师,如何生起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大安法师答: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此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乃是从空性中升华的情怀,要做到真实无伪,实乃不易。我等凡夫未能证..
满清人关后,对佛教极为重视,这与清朝前期的几位君主宠信佛法不无关系,清世祖就是其中的一位。清世祖(1638-1661),也就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福临,是清兵..
师父领进门,证明你们是三宝弟子,然后那个宝就要靠你们亲近了,佛宝、法宝、僧宝。我们平时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不是佛宝,阿弥陀佛是不是法宝,阿弥陀佛伸手来接引是不..
诸位有没有听说弹簧人的故事啊?有一个弹簧人,他的身体象弹簧一样。他家住在河的边上,但是,他每天要过河去,到河的那头,才能吃到满园花果的各种果实。他的家却住在河的..
能说我有境界,听到虚空中有人在说话。那简直是着魔,不是入定。修道人,要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连自性都不认识,还要另外头..
我们都喜欢佛像、佛经和佛塔,但是喜欢和喜欢不一样。信心和贪心都是一种欢喜心,但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不清净的。清净的欢喜心叫信心,不清净的欢喜心叫贪心。对无漏的功..
佛教是非常重视实验、实证和亲身体验的,是从生活与心理来体验、证明佛法对自己有用。这不是用显微镜、计算机,以量化来探讨、研究的科学,而是一种生活的、内心的体验。因..
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质、自然等一切现象,全都是因缘所生。而缘起缘灭之间,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所以一切都是..
央视12套的《法律讲堂》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个现实中的邪淫因果故事,我把它整理出来,想让大家知道邪淫的果报的确是从重从快的。故事发生在江苏的某个城市的..
窥基大师的故事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
罗睺罗忍辱的故事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罗喉罗和他的老师舍利弗,有一天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
圣严法师在俗时遇鬼的故事摘自:归程·圣严法师自传我们通信连的营房,是建在金山乡的公墓边上,正因为我们跟公墓做了邻居,所以发生了几桩怪事。有一晚,大家睡得很..
雪山仙人的故事佛陀在世时的社会状况十分复杂,所以佛陀时时教诫四众弟子要好好控制欲心。有一天,佛陀对一位居士说了一个故事,因为这位居士的家庭面临即将破裂的边缘;由..
问:请开示佛七的真实意义?净空法师答:【佛七目的】佛七不是法会,若将之看作法会,那就是凑热闹,意义不大。佛七真正的目的是放下万缘,希望在这七日当中,一心专念阿弥..
悟明长老,是民国前一年转世人间,今年都九十岁高龄了,在台湾佛教界的辈份可算是第一的啦!悟老十五岁时,有一次在寺里晒经。烈日之下,在一箱箱堆积如山的经书之中,很无..
问: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佛真实义》等几本书,作者是台湾觉云居士。上网一查,乃知是萧平实之作。此人颠倒黑白,附佛之说,如今摇身一变,又以净..
问: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大安法师答: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问:如何得金刚经的真实利益?印光法师答:请金刚经注者,唯欲解义也,金刚经之义,非至诚受持读诵,纵令解了文义,亦如云雾遮日,莫见真相。奈世人只知解义为贵,不知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