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原文】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圆觉经》..
问: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凡夫,想要获得修行境界利益众生,有什么窍诀?答:境界不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必须要下一定功夫。不管你有智慧、没智慧,只要肯下功夫的话,有一分..
把佛理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就叫佛法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那你学他有什么..
《西游记》剧照相信大家都喜欢《西游记》中悟空的72般变化,唐僧的执着,八戒的随性,沙僧的任劳任怨,白龙马的意念;钟情于作者的场景设置与人物刻画,敬佩制作团队的水平..
一信徒问师:师父,要是在禅修中出现了一些境界,是不是我们用功的方法出现了偏差呢?恳请师父开示。师答:佛在《楞严经》中说的那五十种阴魔,大多数是修行中可能出现的境..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经典原文】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
问:曾经打佛七进入一种很好的境界,但没过多久又落入一种烦恼的状态中。为什么会这样?答:倘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表面上修任何法,暂时可能有一些验相、些许成就,但在今..
鸠摩罗什的塑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姚秦”是东晋时候。“三藏法师”,指精通经、律、论的法师。“鸠摩罗什”呢,大家都很了解了,他是翻译大乘经典非常著名的一个大译..
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
真正的修行是内在菩提心的自然流露随着大家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满足,精神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大家逐渐开始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自由。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无明和烦恼障碍着我们,..
我们经常看到佛教经论中有一个词汇:“任运圆满”。其中的“任运”是指什么呢?“任运”是佛陀的事业之功德,《宝性论》中所说的八大功德之一,指毫无造作的行为。佛陀的事..
问: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慧广法师答: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别人的人,才是与世无争的人。事实上,你的问题,恰好是在为自..
问:在讲法过程中,常常有非人天人等来闻法,为什么说得到人身才是最殊胜的法器?答:在任何善知识前,常有饿鬼种性的非人来听法,但到了听法行列中,第一堂课来,第二堂课..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
虔诚的老人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有一位比丘,..
母慈子孝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孝顺父母、师长、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佛门对孝顺之道有四种层次的要求:物质上的孝养生活起居,照顾周全;三餐饮食无欠缺,物质方面..
三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传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万佛圣城所..
问: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时非常着急,很想获得境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答:修行是终生的事情,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热情。有些修行人很着急,觉得自己那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