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那家亲眷属在临命终时那..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是自问自答。因为这个净土妙门不可思议,说实在的,是没有人能够问,所以佛陀只好自己提出问,也..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这是总结开示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就再呼舍利弗告诉他。前面的住处、生处已经作了介绍。种种就是无量的种..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哥哥叫大军,弟弟叫小军。哥哥订婚了,订婚了没结婚就到远方去做生意。做生意,很久很久也不回来,那么他的未婚妻的父亲就着急..

这个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经》,这个故事怎么说的呢?大海里边有一种叫虬龙。虬。这个龙是有角的,它可能没有角,叫做虬。它们也是有夫妇的,它的太太怀孕了,怀孕了以后这身..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师,都是了不起的禅师。结夏安居圆满了,洞山禅师对大众说:结夏圆满了,各位大德东去、西去(离开这里,要到别的..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前面的通序是一个一般性的说明。我们从一般性当中很难看出本经的内涵是什..

一日禅:以坎坷来增长我们的智慧在生命的过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很正常的,没有一个人会一生都如意美满,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不如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主导,而应该让它成为我..

一日禅:理解是慈悲与智慧的基础与人相处当中,如果单从自己的角度,不能全面地观察、了解、理解对方,即使是善意的指责也会起反作用。所以提醒自己,要给对方多一份理解。..

久远早年,在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墓魄太子,天然生成具有无碍的才智,能够知道自己的宿命,以及从前将来悉数善恶苦乐等事,举国上下都很爱戴这位才智满足的太子。但是,..

一日禅:评价智慧多少看你烦恼大小人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并把它赋予自己的想法,同时沿着这个东西将人生进行下去,这叫做依靠。事实上,这个愿望很好,但是在..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烟云尘雾,蔽障太虚,震烈雨+替(cn)霍,从上而堕,不祥烖..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检。凭彼土抗禅师检校。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帙(zh)。还岐州庄所,经留在庄..

淫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拜佛,在那个地方静坐持咒,然后你都没有起烦恼,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样叫「缘缺不生」,不是其..

当然,这个地方就讲到,方法是很重要,观照力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想一个问题:我们每天持大悲咒,大悲咒总持观世音菩萨所有的功德。观世音菩萨持大悲咒的时候,不得了,成就..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大流派: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净土宗。这两个宗派的门庭施设各有善巧方便。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到有两个普通的居士在斗争,他内心起欢喜心,但是这个欢喜的相貌不是很明显;这个魔王要是看到两个住持正法的菩萨互相..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周安士《欲海回狂》这是关系到人生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形体就是我们这个四大,四大的这是色..

一日禅:“智慧”胜于“才华”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工作量多、所得少,确实很不划算;追求轻松获利,不惜铤而走险从事投机事业。拥有再多物质,终究如过眼烟云,何须对于..

一日禅:感悟生命的智慧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中学生高考前紧张复习,年轻教师为职称辛勤奋斗。庄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才”不能像图书馆,..

一日禅:福德与智慧缺一不可曾经有人问:什么是功德?证严上人说:给寒冷的人一件衣裳,给饥饿的人一碗米饭,就是功德。幸福无须向外远求,而是源自内心的善念,转化成助人..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著出生的宏愿,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著妈妈到华山逃亡,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

《西游记》中唐玄奘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尽人皆知。正本,就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也曾有一位唐三藏法师,法号义净。他也是唐代高僧,也有三个身手..

一日禅:智慧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对于财富的理解,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就是金钱。其实,财富有许多种,如健康的身体、如意的生活、顺利的前程、眷属的平安、丰富的知识,其中最重..

露台宗十七祖法名知礼,俗姓金,字约言,四明(今宁波)人。七岁出家,十五岁受戒,廿岁从义通学习露台教义,为北宋朝廷所仰重。但是到了天禧元年(一○一七年),知礼俄然..

慧思(五一五~五七七年)是南北朝时的和尚,十五岁出家,专诵《法华经》,被奉为天台宗的三祖。据传,慧思学通《法华经》是彻底靠自己的忠实,致使菩萨感动的成果。慧思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