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宗的书籍

易中天:禅宗起源于佛教,最初只是种修行的方法

佛法禅宗修炼智慧:1任督二脉及中脉与成佛的关系

问: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要研读?具体一点,好吗?如果要深入经藏,请问哪个版本的大藏经更加精确?三藏十二部,阅读顺序应该怎样确定? 大安..

中国佛教宗派众多,向来有八宗、九宗、十宗、十一宗、十三宗等不同说法,目前大乘佛教八宗之说影响相对较大。所谓大乘八宗,就是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

“终日寻春不见春”,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禅宗看起来很玄。寻春怎么会找不到呢?春天的郊野,到处是春意。风是春天的风,水是春天的水,草木花..

禅宗自达摩祖师来我们震旦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种圆顿快捷,确实别开生面,令上根利智当下得益,而从六祖慧能以后,禅宗一派的这种根机日益地陋劣,直指一法,不能..

我们现在看古人的书,很难懂,尤其是唐朝时。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比如说,你去看六祖坛经就知道了。如果你按照六祖坛经来修道,你肯定修不成。因为你不了解六祖坛经产生时..

禅宗祖师教化弟子禅宗作为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佛教派别,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其他宗派的教化弟子的方法。从达摩禅师来到东土开始,以至到六祖慧能,这几代禅师在教化..

慧能之后的禅宗发展分为多个门派慧能之后的禅宗发展分为多个门派,由最初的菏泽神会、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三大系统最终演化成“五家七宗”。菏泽宗的弟子有无名、法如等人。..

佛教与语言(资料图)现代语言学认为,人类在界定、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具有不可或缺性。但人类的认识官能对类的区分总是模糊不确定的,..

禅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千百年来,禅师在传授佛理、启发后学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有人曾问省念禅师:“你传授禅学的方法是什么?”省念禅师回答..

佛教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华严经。至于很多人想到禅宗,其实禅宗就是道德经和华严经结合产生的修行方式,叫禅宗。你看禅宗的生活方式和道教的生活方式非常相似。唐朝时靠..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也是学戒持戒,听经闻法,究明心地的指导。这些丛林律仪主要有秉拂、说戒、传戒、小参、..

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资料图)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律是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以达到三业清净,自性圆明,五蕴皆..

孙昌武先生长期以来从事中国佛教文学、佛教文化研究,著述丰硕,在学界、教界影响巨大。对于禅宗,先生早年即有《诗与禅》(台湾东大出版公司,1994)、《禅思与诗情》(中华..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与虚云老和尚同为佛门龙象,在心行灭处,生平有《来果禅师语录》《来果禅师开示录》《来果和尚自行录》等,皆为入道..

禅宗乃是佛学的心法,而佛学的主旨,注重在修行求证,并不是纯粹空谈理论的思想问题。无论原始大小乘的佛学,以及中国佛教各宗的创建,都是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

禅(资料图)文:孙昌武如何理解“教外”?“教外”的禅宗还是不是佛教?钱穆说禅宗是“印度佛教之根本取消”,“根本取消”了印度佛教的禅宗还算不算佛教?这就要考察佛教..

庄周梦蝶先秦诸子中,若论与禅宗关系之密切,那一定非庄子莫属。在《庄子》中,记载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坐忘”,以及“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

各丛林根据自身的特点,所设的“八大执事”不尽相同属于丛林领导核心的人员,除了方丈和尚与“四大班首”之外,还有“五大堂口”的主要执事:监院、知客、维那、典座、寮元..

参话头乃是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门什么是话头?公案中大多是有一个字或一句话供学人参究之用,称为“话头”。如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答:“无。”此“无”字即是话头。参..

问: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大安法师答: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佛一法。以末法众生的根机,想修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很难。..

中国禅宗六祖,是中国佛教最大宗门。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

佛法之根本在般若。代表般若法门者,显教为文殊师利,密乘则金刚萨埵。显密圆融,文殊师利、金刚萨埵同体,盖表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空不空,即般若也。大乘佛教经典最..

鸡足山胜境迦叶尊者奉佛命入定等待弥勒菩萨降生处——鸡足山华首门大理鸡足山与昆明碧鸡山(西山),是近代佛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曾经住持的地方,两座鸡山是虚云老和尚一生传..

修道人于初见性后,并非即了,还须时时观照,历境练心,着力打磨,了除习气,方能了生脱死。否则,见境生心,妄念动荡不停,是谓悟后迷,生死依旧不了。——元音老人禅宗修..

弘忍大师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

法庆禅师的侍者因读了《洞山录》这本禅书以后,感慨的说道:“古人在生死中那么任性,实在好奇怪!”法庆禅师因而答道:“我坐化时,你可用话唤醒我,若叫得回来,亦即生死..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