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的果皈依,是指三种自然智慧—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无二无别,心性的本体就是法身,始终无生无灭。密宗是以果位作为修道,通过化身、报身道用的“方便生起次第..
显宗认为,我们目前不具备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无法救度自己,更不可能救度众生,必须依靠外在三宝的庇护和加持力,作为暂时的依怙和引导而皈依。因此以佛为导师,法为修..
大士道的皈依境,分为显乘和密乘。1)共同的外皈依境:具四身五智的佛,大乘的言教和证教、以及一地至十地的菩萨圣僧等三宝,是显密共同的皈依境。2)不共内皈依境:皈依三根..
皈依三宝,就要靠三宝的力量,靠三宝对我们的帮助,才能够解决我们内心的问题。本期推出“敬修皈依”系列之一《皈依三宝的别学》,探讨如何皈依三宝,三种应学,三种不应学..
大士道皈依的动机不是为了自己一人的利益,而是愿遍虚空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证得究竟佛果。这是大乘显宗和密宗修行者的皈依。身为大乘佛教徒,我们应以大士道的发心而皈依..
中士道的皈依,动机是为了自己一人解脱,求得罗汉果位。对境佛宝是佛陀的智慧灭谛,法宝是小乘的证法灭谛,僧宝是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的圣僧。时间是直到证得阿罗汉果位..
嘉瓦仁波切所提议的要尊敬敌人,因为他们提供给我们成长的机会,乍听之下很难接受。但这个情况就跟一个人要练身体,想增加力量时,必须练习举重一样。当然一开始时,举重会..
问:多年来,一直想让自己的亲友也皈依三宝,但未能如愿。怎么办好?索达吉堪布:希望大家多祈祷大乘上师和传承上师,如果他们的悲心光明融入我们相续,我们的爱心和悲心一..
【问题】听上师刚才讲到学佛要改变自己,不要有贪嗔痴,不要有嗔恨心,我自己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感觉很惭愧,平静时我很容易做到,但当我看到不喜欢的人,或者伤害我们的..
皈依,是开启一切佛法正道之门;信心,则是开启皈依之门。如果不相信皈依的对境,怎会有真正的皈依呢?又如何得到三宝的保护呢?就像我们遇到危险时,会找有能力者来救助,如..
【问题】我们经常就世间的事情请教师父,师父出于慈悲而给出答案或者方向,这种回答是否会让我们本来应该承受的因果,转由师父分担了呢?祈请上师开示。【嘎玛仁波切答】这..
现在有些人,把佛法当作学术研究,或为了聚集大众,贪图名利,希望获得他人的赞美,或是为了和别人辩论,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这些心态都是不正确的。有些人喜欢研究佛法,..
今生今世有谁能够引导我呢?佛、法、僧三宝是我唯一的希望。由于恐惧沦落至下三道,加上全心信赖佛、法、僧引导的能力,我必须皈依三宝。三宝会如何护佑我呢?它们会引领我远..
皈依,是归向依止之意,就是为了遣除一切恐怖而依止皈依处。暂时来说,皈依是以上师三宝作为保护和不变的依靠,究竟来说,则是对诸法实相的了解和证悟。所以,从究竟意义而..
【问题】如果无意中伤害别人,是否罪过比较轻?【嘎玛仁波切答】《俱舍论》将因果剖析得非常细,就像法官判案一样,需要衡量是否有预谋?是否有付诸行动?是否达成目的?付诸行..
C.忍辱波罗密对于欲享善德的菩萨而言,所有伤害他的人如同珍贵的宝藏。因此,没有怨恨地对所有人生起安忍之心,乃是菩萨的修行。忍辱有三种。第一种忍辱是不带愤怒地去忍受..
B.持戒波罗密如果一个人缺乏戒律而无法自利,那么想要去利他是可笑的,因此,不留恋轮回地持戒,乃是菩萨的修行。戒律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
一信徒问师:师父,有人认为直接阅读佛经,不皈依三宝,一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好处,这样对不对呢?师答:要知道,佛经是由佛陀所说(也有佛弟子说的),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