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母


guǐ zi mǔ

鬼子母,鬼子母神(Hariti),又称为欢喜母、暴恶母或爱子母,梵文音译诃利帝母。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专吃人间小孩,称之为“母夜叉”。被佛法教化后,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护法神

亦作欢喜母,爱子母,佛教护法神。原为一外道鬼女,专事食人子女。关于她归依佛教的故事,佛经中有许多记载。据《毗奈耶杂事》所记,古代王舍城有独觉佛出世,举行庆祝会,有五百人赴会。途中遇一怀孕牧牛女,劝其一同赴会庆贺。此女随行,欢喜踊跃,不料中途流产。此时诸人均弃她而去,因此她十分恼恨,发下毒誓,要在来世投生王舍城,尽食城中幼儿。后来她果然投生王舍城,为药叉神将婆乞多之女,婚后生五百儿。她自恃强力,天天捕食别人的幼儿。佛陀闻悉后,十分忧虑,为解救王舍城中无辜幼儿之厄难,决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弃恶从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鬼子母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爱怜,佛陀乘其外出,将其幼子隐匿。鬼子母归来不见爱子,焦急万分,陷入惊悲狂乱之中。最后她不得不向佛陀哭诉失子之事。佛陀对她说,你有五百个孩子,现在少了一个,尚且如此,世人只有一、二个孩子的,失去了心爱的骨肉,不知有何等悲伤。鬼子母闻言果然顿悟前非,悔过自新,信奉佛教。元杂剧《鬼子母揭钵记》即写此事。民间以鬼子母为守护幼儿的慈悲女神,后来又将她与妇女生育联系起来。其实在印度佛教密宗里就专门有为祈祷妇女顺利生产而修的“诃利帝母法”(诃利帝是鬼子母的梵名Hariti的音译)。修法时念《诃利帝母真言经》(一卷,唐不空译)。但中国百姓却爱将她视为送子娘娘来礼拜。鬼子母的形象,据佛经记载,是美丽的天女形,身穿天缯宝衣,头戴天冠,耳挂耳珰,白螺为钏,身边有一童儿伴随。著名的大足石刻北山一二二号窟即诃利帝母窟,窟中所雕鬼母是一汉化的贵妇人形象,头戴凤冠,身着敞袖圆领宝衣,脚穿云头鞋,坐于中式龙头有备无患椅上,左手抱一小孩,右手放在膝上。

母亲赶快把孩子移到乾燥的地方,自己却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没有丝毫怨言!

新年在即,亲友相聚,欢声笑语、觥筹交错后,难免有点点火光,丝丝青烟,扑向面庞,钻入心肺。在氤氲的烟云中,不少佛弟子都会心存疑问:佛陀虽然制定了“酒戒”,但似乎并..

第五颂扬慈母“迥乾就湿”的恩德:慈母爱儿无微不至,夜晚孩儿尿床,弄湿被褥……。

只要子女得到温饱,自己挨饿受冻也心甘情愿。只要儿女欢喜快乐,父母就感到安慰!

从不曾皱一下眉头。父母对子女的爱重情深,确是无法形容!

第四颂扬父母“咽苦吐甘”的恩惠:父母对子女的恩惠比海深!对子女的关怀与爱护不分昼夜!

一阵欢喜过后,难忍的痛楚又如排山倒海般的涌来!刚才为得子而忘了伤疼,现在又得忍受肉体上痛彻心肠!

知道爱儿确已平安无事,内心欢喜若狂!把爱儿抱在怀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经过这场大难不死的母亲,苏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垂询自己的爱子!

痛苦挣扎,昏过去了好几回!为子女所流的血,就如宰羊,泉涌而出!

第三颂扬“生了忘忧”的恩惠:母亲生产时由于用力的缘故,五脏六腑像被撕裂一般……

以悲愁的语气告诉亲友:“我最怕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心无情的死神,夺走了我宝贝儿子的生命!”

尤其是心里更是充满了恐惧焦急,难以描述。为了担心孩儿的平安,经常流泪满襟……

每天一早母亲像是得了重病,四肢无力,每天昏昏沉沉地……

第二颂扬“临产受苦”的深恩:经过十月怀胎日满月足,即将分娩……

心上一直惦念腹中的胎儿。加上身心的疲乏,也懒得打扮自己;漂亮的衣服收起来了,也很少对镜梳头。

月台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慈母觉得如同地震风灾,心惊胆跳。

胎儿的重量天天增加,母亲觉得有山狱般的沉重。

五个月左右,胎儿在母腹中渐渐生出五脏六腑。六个月前段,眼、耳、鼻、舌、身、意的窍门也都开了。

同时又与此生的父母有缘,得以藉着母胎托生到人间来。

第一赞扬“怀胎守护”的恩德:“人身难得”。经过了轮回数劫才得人身!

第十是慈母爱儿怜儿之心,永无休止的深恩。

第九是愿代儿受苦,无限体恤爱怜的深恩。

第八是儿有远行,母依闾遥望,流泪想念的深恩。

第七为儿洗涤不净,不惜玉手污染、不怕皮肉冻裂的深思。

第六是以乳哺儿,儿肥母瘦的深恩。

第五是为使幼儿安睡,宁可自己受潮受冻的深恩。

“第四是为哺食爱儿,尽以美味喂儿的恩德。”

“第三是虽然为子受尽折磨,即产得爱儿却忘了为子所受的一切忧苦的恩德。”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