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老和尚仁焕法师

汇集名家、名段,为善信居士及各位网友提供舒缓身心的静心音乐。

问:如何理解不断光?答:就像母子关系。我们想到妈妈,会给妈妈打个电话;我们想到阿弥陀佛,就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使我们不念妈妈,这种亲情也不会断绝,他自然映现在..

问: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把佛法称为“人间佛教”,师父您是如何看的?常敏法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就是让我们放下贪瞋痴烦恼,放下自己的颠倒妄想分别执著,..

问:《佛说无量寿经》:“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请师父给我们开示一下,这句经文里的“三如是”是什么意思?常敏法师:这是世尊释迦牟..

问:我们目前并没有八地菩萨的见、行、愿、德,这怎么能算是住不退转呢?常敏法师:我们都是凡夫众生,没有八地菩萨那样的闻思修功德,但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无碍..

轰动一时!为证明佛教清白,虚云老和尚示现“分身术”

问:十八愿往生的是根机高的人吗?常敏法师答:与根机高下无关,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说的。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他是以贫苦众..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用呢?这就必须说明它的道理了:约生释:这个地方的道理,虽然不容易了解,但是你要是能了解,..

修行通途佛法,一定要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惑,由断惑而证真如法性,了脱生死。显然,净土法门的修行更为直捷,只要信愿持名,即使没有断惑,烦恼..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胄轮。从初发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断。得名菩萨摩诃萨也。超胜一切声闻独觉。普为一切声闻独觉作大福田。一切声闻独觉乘等皆应供养..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握,你就得加油用功,不要想得太好了,想得太好容易懈怠因为我已经够了,也不求成佛,现在的财产够我生活了,子孙也很..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这段经文..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夜六时,你那个戒定慧还在不在?这话头是不是看了?能不能看一枝香?看十分钟呢?我们接受别人的供养,就要赶快踏踏实..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讲到两个内涵:第一个,是业力的问题。你一旦动攀缘心,一定会带动生死业力。所以一个人攀缘..

问:通过守八关斋戒来消除业障,帮助往生可以吗?常敏法师:自力持戒或修诸功德,这都是有功德的,但这不是往生净土之正因。作为十方众生,往生净土,完全是南无阿弥陀佛五..

问:末法时期,众生根机不好,是不是就很难遇到善知识?答:佛会以种种善巧方便来引导众生。法是不会断灭的。

问:师父,学习了《无量寿经》里:“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好像净土法门连菩萨都没有发言权,是不是太严重了点?常敏法师:世尊不是讲得很清..

问:我相信只要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就一定能去极乐净土,可是阿弥陀佛不是遂愿得度吗?万一我放不下,是不是就很难得度?常敏法师:我们来看看佛是怎么说的。《佛说无量..

问:《观经》下品下生中讲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此至心与十八愿中的至心是不是一回事?常敏法师:从整部《观经》来看,十三观,净业三福,其..

供佛斋僧是佛教的一种传统,也是为了让僧俗二众有培养福报、消除业障、积功累德、报恩报德的机会,佛陀特别指定的方法。经云:佛弟子要行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父..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要达到一心不乱,当然是从执持名号下手。执持就是把东西抓住了。比方说我抓住这个抚尺,但是这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的大障碍。家里一个电话来:小孩吊针、住院了。好了,下午就回去了。是不是?五七年云居山打七..

这个大乘法门,大这个字,其实有很深的涵义。蕅益大师在解释《大乘起信论》的时候说:这个大,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谓之名大。我们经常讲:我是大乘的菩萨。那这个大是什么..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关于这句话,我们再说明一下:一个初学者,刚开始念佛应该要重视信愿。讲实在话,..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威神加被,能够消除,悔后过,忏悔之后,不敢再作。忏悔最重要的是改过自新,旧过不改,纵忏也得不到实益。忏悔依教理..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参禅之士尚须提防禅病,以防走错了路头。这里所说的禅病,主要是指在修行过程中所有障碍修行的邪知邪见、虚妄执着和不正确的用功方法。禅病的具体表现..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