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老和尚仁焕法师

佛法中关于宿命通的一些看法,应该说,这是所有佛教徒尤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学了多少年的佛教了,还依然好奇;没有办法,诱惑力太强,对我们的吸引力特别大,原因还是愚痴..

诸法无常,无常的意义就是生灭法。变化无常,不是常义,这个缘不是常有的;因果相续,没有间断的。诸法无常,但是因果是相续的,这个相续是不是常呢?也不是常。因缘和合了..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二、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欤!死字一字在念头,则境缘自然冷..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跎。名字即佛,就是这个流浪汉他终于有一天遇到了佛法。那么他听闻经典,也通达了真如的本性,..

十种想首先是无常想,我们众生有种种的颠倒执著,无常计常,而这个佛经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它都是无常的。这是对治我们常的,著常的颠倒,我们执著有个常。那实际上..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因为恨,少年时,也曾有过将果树砍光的一闪恶念。只因,肇事者曾将我家的桃树果子偷光。佛教说:一念恨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心起,火烧..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风好,就想到云居山来。那时候交通不便,得走。走到山底下,晚上就在瑶田寺挂单。晚上休息在房间打坐,护法神和他说:..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学就是戒、定、慧。教下对于这个三学,修持极为要紧。为什么要说兼修?就是先要持戒,由戒而定,定后可以发慧。戒有大..

根机利的,你用一些小法来跟他谈,那也不对机,这就叫萤光增结。这里谈到《维摩诘经》里的一个公案。《维摩诘经》是维摩居士示疾,示现生病,释迦牟尼佛派弟子代表佛去探疾..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圣道的阶位,为什么没有把福报放进去?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大乘佛法,福慧双修,但是我们看它..

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想办法让别人离苦,想办法让别人欢喜。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我们大家知道,你经常笑脸迎..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的四个重点。第一个,持戒。净土宗我们要先求临终无障碍。我们凡夫的心是受不了刺激的,所以临终..

我们看等觉菩萨。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一等故名等觉。这个等觉菩萨就是一生补处了,他的生命最后一生了。那么这个等有两个意思:第一个..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行就是修行。下面,就是逐件事情来加以劝勉这些善事。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这是提纲挈领的两句话,都在阐明着..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地狱苦」,为什么要想地狱的苦呢?因为地狱里的果报实在可怕,铁围山内的地狱多得很,现在单说八寒八热地狱吧!八热地..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开示?我也跟你们讲了,我没这么多精神,讲一句算一句,这个是没办法。讲的都是假的,行的才是真的,所以说久参有..

修止观,先修止。系缘守境止: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欲令心专注一境上,令心止息。或缘佛之像,或专念佛之名号,收心于一处。引心止:随心所起即便制..

财布施主要是鼓励在家居士,上供寺庙、僧众,印制佛经、造佛塔、佛像等等,下施六道众生,其实是给在家居士一个善巧的方式来累积资粮。因为在家居士有能力、势力和财力,很..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屡见不鲜了。对于戒律的重视渐渐淡..

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义,事理和融,顺入中道法界,故名回向。我们知道十住位菩萨的重点在空观,用空观来自调;..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此一法无长远心,无耐烦心,无向上心,无坚固心,不能参禅。何以故?如人钻木取火,益急益好,再精再妙,一口气将木钻热,一鼓劲钻出..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这个贼人,就是出家以后不修学佛法而修学外道之法,用种种的外..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何以故?当知慧从心修,聪从境得;从心了心则慧明,从境研境则聪发。不但世人未尝研心,即我等住禅堂负研心责任之人,..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自性的一种迷,你觉悟了就等于度脱了。自性是佛道,你觉悟了的自性就是佛道。既然是自性里面的,那也就很容易成就,不..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把大乘佛法修福的内容整合起来。如果一个念佛行人能够把净业三福作为行为的准则,他在世间就是一个道..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的意思就是躁动不安,它是由过去的业力所招感的。躁动不安,某种程度破坏我们今生的快乐,更重..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许就得想办法买回来。父亲劝我:就你那点业余水平,还是不要玩了。听了父亲的话,虽然自己有所收敛,但也..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这个地方是讲到佛陀的教诫。我们看看佛陀教诫弟子们是怎么修学的。佛..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不假多劫,即生可到。应当生大惭愧,悲泣雨泪,渴仰慈尊,发菩提心,如子忆母,念念求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