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强法师:心经

佛教音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黄思婷)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惑造业,循业受报,所以被众苦所逼迫,苦不堪..

为了纪念本师的诞生,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行隆重的浴佛法会,供奉太子佛像,用种种香花散布于佛像上,并用净妙的香水灌浴。《浴佛功德经》中说,浴佛有十五种功..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续呢?主要是一种生死业力的推动而使令它相续。生死的业力在本经当中讲到了三种,杀、盗..

三十七道品: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四如意足:欲、勤、心、观。五根:信、进、念、定、慧根。五..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应该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正确,或者我的做法有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纠正自己。不要心里老想着是别人给我制造逆缘,..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为众生的共业所招感,才是苦的根源。要摆脱这些苦,最终要有出离之心,求生西方净土。共业招感共同的苦,这就要求学佛..

结集三藏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持结集之法藏。然此法藏之结集,传说非一。第一次结集、原因是:佛世时,无文字记录,依口头传..

《诸经要集》引用《宝性论》说:三宝有六义,故须敬也。我们为什么要尊敬三宝?希望大家要注意一点:佛、法、僧,他们本身不需要我们来尊重,但是恭敬三宝会使我们自己受益..

己五、极难胜地分二:庚一、问;庚二、答庚一、问何故五地名极难胜?庚二、答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难合令相应故。那么极难胜,这个难胜就是很难超越,这是二乘人..

问: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求生极乐世界呢?宏海法师答:佛在《无量寿经》中确实在介绍与会来宾的时候列举了三位最著名的大菩萨,普..

学统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论》,最初发明此唯识理。无著造《显扬圣教论》,世亲造《..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

宗义及学统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尊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自心证得而宣说与人。但其义理高深,仅有大菩萨知真理。述说有情同具如来之智慧德相,只是妄执而不能..

佛教中的“三藏”指的是什么?说起佛教中的“三藏”,就要从佛教典籍的分类说起了。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对于三宝、四谛、十二因缘、因果等道理的明白和理解是无痴的核心。对治愚和痴,做种种善事是无痴的功能。愚..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息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何为禅?禅就是向上一着、本地风光、毗卢遮那顶上行,是远离能所对待的那种绝待不二的境界..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就是有凡夫与圣人共同居住于其中,分净土与秽土。烦恼重的感召秽土,..

净戒法师《大悲咒经》53

明证法师《佛说四辈经》听佛经净化心灵,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妄心止息不下来,就一心念佛,妄心就歇了。散乱众生数息观:查出入息,就能降伏妄心。贪爱众生不净观:观白骨,观死人..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