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一乘佛法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三不善聚就是贪、恚、痴三不善根,而善聚就是四念处。为什么?“纯善满具者,谓四念处,是名善说”。除了贪恚、..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D661~663经(二力经):此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二力。佛告诸比丘:“有二种力。何等为二?谓数力及修力。”数力,即思惟简择的力量;修力,即修学实..

第561经(婆罗门经):本经重点为阐述何为四如意足。有一次,有位婆罗门来造方阿难尊者,问他为什么出家?“何故于沙门瞿昙所修梵行?”阿难回答说:“为断故。”那么“何所..

第547经(宿士经):本经叙述何为真正的“宿士”。何谓宿士?一般是指老成饱学之士。当然,从传统意义上讲,既为“宿”,一是指男士居多,而是有着年龄界限,年纪轻者则不大..

人生在世,要如何利用此身做有意义的事呢?佛陀有在因地修行时捨身喂虎,无私奉献的平等慈悲,孔子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

我是在北大“心理治疗与佛教的对话”主题沙龙上见到导师的,由此感受到佛法的智慧,进而加入了三级修学。之后,在辅导员净海师兄和辅助员慧粹师兄、善信师兄、慧智师兄和各..

华严大士赞叹念佛法门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是一个孝子,大孝子,他把自己的母亲迎到寺院,就引导她念佛。他的母亲呢,开始就想家、想儿女,..

不说念佛法门,万古永同长夜原文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同长夜,终无有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见不信者之自弃,能信者之有缘,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

体尝佛法的喜悦释宽谦/文教学相长自从出家二十多年来,承蒙大家的不嫌弃,凭着对佛法的好乐,一路走来不断地到处奔波讲课,不仅全省南北走遍,海外的弘法机会也不少。弘法D..

我们体会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不可思议,吾人的心性功德不可思议,信愿持名之法不可思议,才会显现这个大不可思议的现象。这是真实的存在,用我们的逻辑思维,很难解释,但..

佛法让生命更丰富——传喜法师应邀央视华人频道谈访2014.07.25前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到人身,也遇到了佛法,面对当下如何唤醒内心的澄净,感悟佛法,把佛教的正..

学佛法断烦恼学习佛陀所讲的人生道理,就是学佛法,此法可以化解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痛苦烦恼,称之为断烦恼。学佛法,断烦恼,是佛教的主要精神,也是佛教能一直流..

放下身段修持佛法——法堂开示2014.06.01师父:自己要修行,我们生命也是这样。请问我们的生命,你看这个灯是假的,那我们生命是真的还是假的?(信众:假的),也是假的呀。..

轻毁佛法果报惨痛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彻悟禅师语录》佛告普广,未来世中会有恶人。那些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不信圣人的存在,..

弘扬佛法僧团职责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格局中具有非常辉煌的过去,中国文化以伦理道德作为它的核心。但到现在中国人的道德文化却连底线都守不住,在国际形象当中被认为没有..

受持戒律实践佛法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学佛的,除了来烧香拜佛,我们还要念经。每念经的时候都有“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难遭遇”我们又得到了。得到了怎么..

佛法修行靠心地完成我们聊天也会受影响,最好是自己念,拿转经筒、拿念佛珠也可以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最好是念阿弥陀佛心咒“嗡阿弥德瓦舍…嗡阿弥德瓦舍…嗡..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