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如来饭食讫,洗足矣”,乃平凡相,如何理解?如来之身,并非杂食身;《阿含经》说“佛行离地四指,莲华承足”。如来乞食、饭食,为令施者种福田,与三宝结善..
如来藏、佛性、法身不生不灭,是了义说吗?《楞严经》说:“凡有言说,都无实义。”佛性能起功用,有表现,就有生有灭。死执佛性不生不灭,岂能自圆其说!但诸法的当体是不..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阿难说:我见如来三十二相,殊胜光明,非是爱欲所生,因此发心随佛出家,原本指望如来惠我三昧,令我解脱,到现在才..
正版佛教歌曲《大日如来心咒》解除你的心忧与烦恼!
佛教音乐《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佛教跟妖怪应势不两立,为何取经路上好多妖怪都来自西天?一切都跟如来有关
六祖坛经讲记护法品第九已说顿渐品,现说护法品。如来正法流行于世间,出家僧人负有住持正法的任务,所以说『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在家居士负有护持正法的任务,所以..
六祖坛经讲记顿渐品第八机缘品已说,顿渐品当说。禅宗最重视的是悟,悟是觉醒的意思,对迷而言,即从迷梦中觉醒过来,一日没有觉醒,就是一日未悟。佛眼和尚语录说:『迷者..
六祖坛经讲记机缘品第七佛法论到行者的成就不成就,全看机缘的成熟不成熟。机缘成熟,现生自可得到成就,机缘不成熟,现生固然不得成就,何生得以成就,那就很难决定。六祖..
六祖坛经讲记付嘱品第十上已解说九品,现讲第十付嘱品,亦是最后一品。付嘱品等于佛经的流通分。不论佛说或祖说的大法,是都有益人群,不特当时听众会得很大法益,在时间长..
六祖坛经讲记般若品第二如上已明「行由品」,现在继说「般若品」。本品专为大众宣说般若妙义。般若是佛法最极重要法门,亦是不共世间一般宗教、哲学最极希有法门。大般若经..
六祖坛经讲记坐禅品第五已说定慧品,现说坐禅品,坐禅亦可说是静坐,佛教对此极为重视。行者向来称为结跏趺坐,且有单趺坐、双趺坐之别。趺坐,随各人的习惯,盘腿不怎麽痛..
六祖坛经讲记忏悔品第六佛教有无量无边法门,忏悔却是重要法门之一。本品专讲忏悔,叫做忏悔品;德异本叫传香忏悔品;兴盛本叫传香忏悔发愿门。品名虽不同,要皆讲忏悔。在..
六祖坛经讲记疑问品第三般若品已谈,疑问品现说。此品立名,有叫决疑品,就请问者请问自已心中所问,叫疑问品,就解答者为众解说其疑,名为决疑品。以世俗说,对任何事物有..
六祖坛经讲记正释经文行由品第一此品是六祖惠能说明自己的身世,怎麽会求道、为何去学道、问道,乃至以何因缘登坛说法,怎样开示求法的佛子,近于现代人着书立说,预先写好..
六祖坛经讲记定慧品第四前已讲疑问品,现续讲定慧品。定慧在佛法修学中,是极重要法门。佛法行者,不论自修或利他,皆不能缺少定慧。法华经说:『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一)公案本文僧问福州广平玄旨禅师曰:「如何是法身体?」(识起迷情於法身体,法身者本无形相,法身体者即本体也,本体之性无自性,是依他而起自性。)玄旨禅师曰:「廓落虚..
(一)公案本文僧问:「如何是密传底心?」(缘起本体界,密传底心者真心传真心也。)玄悟禅师良久。(本性者,本无言说,既言密传,得靠默然而心传,故师默默无言。其实同一体..
(一)公案本文僧问相州天平山从漪禅师曰:「如何是佛?」(识起迷情於何者是佛?觉悟之圣者谓之佛,何谓觉悟?洞知一切法因缘而生,能以体性空照诸境,且能如如面对诸境而永..
(一)公案本文僧问:「如何是西来意?」(识起迷情于祖师西来之本意为何?达摩祖师由西来震旦,所为何来?本公案缘起于现象界中之一件历史公案,提此问题来参者真是会打妄想..
(一)公案本文僧问河东广原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识起迷情於佛法大意,言佛法者属现象界与本体界者,出世间与出出世间者,乃诠释性空缘起诸法之道理。)广原禅师曰:..
(一)公案本文僧问鼎州德山宣鉴禅师曰:「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麽对?」(识起迷情於达道人如何对话,既言达道,何有言说。)德山禅师曰:「只恁麽!」(天地本同..
(一)公案本文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识起迷情于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谓本来体性也。)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云:「苍天,苍天。」(庵中主者,犹如虚空,了无一物,故..
(一)公案本文僧问:「请和尚离声、色外答!」(识起迷情於声、色外之境界,离声色者即指体性也。故本公案缘起本体界,言声色外者,本体自性也。)中度禅师曰:「木人常对语,..
真性天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若不应缘之时,不可言其有无。正应之时,亦无踪迹。在凡夫位谓之如来,在圣者位谓之真如。(玄祥释解:「真性系藏诸于心..
(一)公案本文僧问:「如何是密室?」(识起迷情於何是密室?密室中关住何物?其形象如何?缘起於现象界,欲探知密室里之行相。密室者束缚本觉者也。)黄龙禅师曰:「斫不开!..
(一)公案本文大颠问石头希运禅师曰:「古人云:道有、道无是二谤,请师除。」(识起迷情於道属有或无,本是一体两面,执着有、无,本是未究竟者。)石头禅师曰:「一物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