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正月念佛七法会(初六下午)如何与天地佛菩萨沟通今天上午讲到家庭关键是老祖宗。一个家庭好不好,和老祖宗有没有德直接有关。“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
生活中的佛教地藏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提要地藏菩萨是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佛未成佛前这段漫长的时间中,释迦佛把我们这个世界交托给他的一位大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
昨天讲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他捡一个木头黑漆漆的地藏像都可以得到加持,而且他还不是怎么心诚。像我们要修行,经常观想佛菩萨像在你头顶上你修文殊法就观想文殊菩萨,修观..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的道理,佛陀就马上跟他授记,授一种成佛之记。这里的成佛指的是成就应身佛。基本上,应身佛的成就有两种因缘:一种是..
“敦煌菩萨”竺法护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李尚全敦煌学辑刊·期刊原文“敦煌菩萨”竺法护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李尚全[兰州]《敦煌学辑刊》,2004年第1期(总第45期)77-82页------..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一、前言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第一位大论师,著述丰富,有「千部论主」之称[1]。他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2],在他丰富的论著中,广引当时所见的..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
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水野弘元著香光书乡编译组译初期大乘时,行者策励于修行波罗蜜,菩萨思想达到巅峰;中期大乘时,开始对菩萨与佛陀作思辨性、哲学性的探讨..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他的人,认为他的脾气很大;你认识他了,什么都没有,都是空的。虚云老和尚教授你的时候,是随时随地要你明心。他的开..
《楞伽经》与灵辨的《华严经论》张文良灵辨的《华严经论》是中国佛教学者对《华严经》最早的注释书之一。此注释书本来是百卷大着,但现存的只有十二卷。这部著作是在问世百..
《大般若经》中菩萨正性离生的探讨林崇安教授一、前言菩萨的正性离生,是菩萨道中不落入声闻地和独觉地的关键阶段,以下依据玄奘法师所译的《大般若经》来探讨其内涵。此中..
谈谈翻译与诠释──以《华严》数偈为例高明道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牵涉到抉择,而此抉择背自后有一番诠释。同样,阅读翻译作品时,读者的理解也离不开诠释,而这种诠释又等于..
华严宗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性高永霄大乘华严宗的思想体系者,乃贤首法藏大师(六○三—七一二),相传法藏为智俨弟子,智俨乃杜顺弟子,而华严宗之成立,乃受杜顺之着述所影响。..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极方便的法门说了很多佛,称这些佛名号、乃至于耳根一闻到这些佛名号,就解脱了。但是如何能闻到这些佛名号?那得靠善..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年五月八日生,少未读书,常与乡里人等网鱼。每得到鱼时,却又以竹笼盛之,沉入深水中,且祝曰:欲去者去,..
第十二讲如何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修行的关键问题在普贤菩萨请问的这段体现出来。我们天天说修行,实际上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光学佛的人要明白,不学佛的人也要..
第四讲如何发起本起清净我们昨天把大悲的意义了解了一下,佛教授我们依义而不依语,这个世界的语言结构是很粗陋的。在很多佛国净土当中不是以语言音声来做佛事,只有在这个..
第六讲转身的智慧空中花和第二月本非实有,但是对于我们的感受来说,我们认为好像有些实在的东西,实际在本质上是如幻聚合的。这些事相我们平常的时候把它太当真了,自然会..
第九讲有无俱遣净觉随顺“有无俱遣”是针对于我们自心的感受。学佛修行的人往往有种错觉,尤其对佛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知见的时候就更麻烦了。比如某些人强调解脱的是阿赖耶识..
第十讲是心即佛昨天我们把文殊偈颂简单了解了一下,这段偈颂是总结前面文殊菩萨所问“如来本起因地清净法行”,告诉我们开始很重要,开始不正确,做事会进入误区。所谓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