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空法师禅宗看心3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D(接前)即位不久的阿育王是残暴的,如果我们考察其暴虐的根源,乃是为了镇压不同政见者,并树立个人威信;而更重要的一点乃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试论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宗教文化存在和社会价值佛教两千年来,全球9亿信徒,基督教全球25亿信徒(大多分布在欧美),基督教传入中国203周年,共1亿多信徒,中国有信仰..

二零一二年五月佛七开示《佛说阿弥陀经》2012.6.22-2常福法师于无量寿殿南无阿弥陀佛!诸位法师慈悲,各位菩萨慈悲!还是讲修行的问题,若一日二日至七日一心不乱,这个修..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6-1(第14、15、16观)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传授这么究竟的法门,他把我们娑婆世界每一个众生转移到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不留,这个恩..

选择十五种念佛方法(1)、持名念佛:相信一念果德即是佛因地,不求神通智慧,不求离生死、不作涅槃,烦恼菩提皆不作念,为信一佛果皆全部佛因。其他诸法不谤不赞,皆作佛名..

师徒关系中的修行-恭敬心、谦卑心成就自己2012-03-05常善师父于武安市雅园(演捷整理摘要)师徒关系问题是这样的:这里面最难调的一个参数,就是你的恭敬心、谦卑心这个参数..

关于用身念佛的开示常福法师身口意要全部投入,因为我们讲话,这个身体他是有一个反映的;那么说我们这个念佛啊,不是嘴巴在念佛,是整个的身体在念佛;只是嘴巴出音而已;..

对当下一念的感悟念佛也好,修行也好,禅定也好,解脱也好,涅磐也好,无非此当下一念,不悟当下一念,不从当下一念入手,不转当下一念,入不得当下一念,融不进当下一念者..

般舟超越苦痛要解般舟首先遇到的是苦痛关,般舟法则的根也在苦痛关上,此关不过,所谓的修行皆是隔靴搔痒。此关不能过,圆成佛道没有可能。好多法门,绕过这个关口,似乎安..

一:明心见性偈见性不明心,是为痴情汉;明心不见性,狂心数数起;若明心见性,情痴狂心歇;若问明心处,对境心数起;了达心无住,是名无心处;若问见性处,无心对面体;当以一佛..

般舟三昧汇报——常善法师讲于香港园明寺在我做完事业以后,大概是2002年的样子吧,朋友们相聚到九华山去,1987年到1990年的样子我那时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上学,当时很多同..

试论法律与道德关系一:法律的特点就是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其坚强后盾,违者必究,这也是道德所缺乏的,如是触犯法律,国家强制力保..

般舟忏法及发心修行的办法比如说,我们发一个愿:愿我们永远不讲是非、不看是非、不传是非、不思维是非,愿道场永远没有是非。这个是发心啊,但后来就起作用;上次我们有人..

二零一二年五月佛七开示《佛说阿弥陀经》2012.6.19-1常福法师于无量寿殿南无阿弥陀佛!每年我们四月份打佛七,从四月初一到四月初八,今年有件事耽误了我们一些时间,所以..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郁低迦尊者来到佛陀座下求法:“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5-2(第13、14观)第十三观(杂观):杂想观南无阿弥陀佛!最后几观,第13、14、15、16观。第13观叫杂观,不是直接观察西方极乐世界,是观我们人间的佛像,此..

二零一二年五月佛七开示《佛说阿弥陀经》2012.6.19-2常福法师于无量寿殿南无阿弥陀佛今天下午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建立十二种光,建立一个西方..

极度想魔时如何不管想只管傻人傻念--根据常善法师2012年9月1日关中开示整理各位大德,阿弥陀佛。今天讲一下傻人傻念的问题。还剩整整十五天,最后的时刻想魔还是会显现,当..

单独闭关训练要点常善师父:你再概述一下你自己认为修行、体解的重点?你现在要解决哪些问题?演捷:最难解决的,就是到了最难忍受的时候,没有那种誓死不退、死也不退的(..

山西襄垣宝峰寺超拔冤亲债主须知1.超拔者的心必须至诚恳切,这种至诚恳切一是体现为在超拔前三天要真正认真按照超拔简单仪轨来做,不折不扣,认真细致,充满渴望,充满信心..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E673经~680经(五力经):在673经中讲的五力,实际上前面诸经已有所涉及,“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674经说“诸..

(接上)无忧王子所到之处,百姓悉皆降伏归顺。在其外出征讨之际,此时老国王身体开始每况愈下。由于无忧并不讨老国王的喜欢,因而继承王位的问题,基本是将无忧王排斥在外,..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5-1(第10、11、12观)打坐念佛当注意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打坐、念佛的时候,有一些事项大家一定要注意,第一个,念佛不能靠墙壁。人身体后面是督脉,影响血..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杂阿含经》的第二十四卷的主线便是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而佛陀不止在《阿杂含》里谈四念处,在《中阿含经》的《..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1、当知未知根:入于见道的刹那时,对于无始以来的生死,而欲知未曾知..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D661~663经(二力经):此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二力。佛告诸比丘:“有二种力。何等为二?谓数力及修力。”数力,即思惟简择的力量;修力,即修学实..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