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空法师禅宗看心3

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概说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能感得百千种报应。有现报,现世造作现世报;有生报,今世造作来生报;有后报,就是未来的十百千万生之后再报。阎浮提众生的业..

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

众生有感弥陀即应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上即是感应道交。这是世间上、法界当中最深邃的心性学问,属于悟境的范围,不属于第六思维逻辑的范围。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心,即能感..

远离恶友,常随佛学问:释迦佛已经灭度,如何在生活当中“常随佛学”呢?答:释迦灭度,佛不曾灭度。原因何在?佛本是圆满法身,非生非灭,具足常乐我净,怎会“灭度”呢。..

弘扬佛法僧团职责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格局中具有非常辉煌的过去,中国文化以伦理道德作为它的核心。但到现在中国人的道德文化却连底线都守不住,在国际形象当中被认为没有..

点亮净土无尽灯魔王波旬的众魔女,在听闻维摩诘大士开示后,不想回到魔宫。维摩诘居士劝她们回去,说在魔的世界里,可以修无尽灯法门——即在魔宫里开导百千众生,令他们发..

耐烦心从哪里来小时候,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很不耐烦,连脸上的表情都时常雕刻着明确信息:“正烦着呢,别理我!”曾经以为,年轻人都是那个样子,成熟了就好了。后来,发现..

观照空性念死无常净业行人常观照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对于净业成就有很大助益。我们这一世的生命是因缘所生法,八苦交煎,本质上是苦空无常。但我们常常没有智慧,把一..

感受、思维与直观学佛发生信心,大约有三个层面,修行也是如此。哪三个层面?一是感受,二是思维,三是直观。因“感受”而发心与修行,比较肤浅;因“思维”而发心与修行,..

以佛解儒下学上达中国能出圣人孔子是华夏民族的大幸,也是震旦国民善根的感召的结果。历朝帝王都很推崇孔子,尊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人格、思想、精神有超越..

信愿持名即多善根福德“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得生西方净土,换句话来说就应该是多善根、多福德,殊..

等念怨亲不憎恶人【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修布施平等觉。菩萨要觉知思惟,世间上很多贫穷..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不知不觉,又是桂花飘香时候。世界太丰富,我很简单;人们太充实,我自空闲。这丰富的世界我无需多看,也不必远游,因为,它太小,小得只剩下了一念一念..

与空寂共舞学佛修行,不可以抱定某些观点,以为那就是佛法。那不是佛法,那是“知见”。佛法不是理论观念可以概括的,更不是知识学问可以代表的。问:如何是佛法?答:六祖..

梵行高远慈悲一切【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第七——出家梵行..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众生的根机有种种的差别,佛慈悲不舍任一众生,分种种身来度脱众生。佛安住在常寂光的境界,能够普现色身,随众生的好乐示现种种形。或者示现男子身,或女..

问: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指出明知是骗子而财布施的行为不合适。财布施是培养慈悲心,但如是骗子,三宝弟子所作的财布施给他人的印象很不好,那..

一翳在眼,空花乱坠一翳在眼,空花乱坠;一事挂心,烦恼丛生。外面得来的所谓“快乐”,所谓“幸福”,所谓“荣耀”,所谓“成功”,所谓“财富”,等等,那都是麻醉剂。用..

圆满在诸佛看来,没有什么是不圆满的。只因佛心圆满,则一切无非圆满,而不必刻意改变什么。《圆觉经》云:“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大觉世尊不是世界的改造者,而是世..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