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的错误。我们身、口、意三业,也就是行为、言论、思想意识。这三业中,以意业为主要。..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念相继。你对往生的愿力有多强,这个还不是重点;你对娑婆世界的心,你那个心是不是收起来..
因为人心本来是觉悟的、光明的,其体周遍法界。只因无始暗动,被六尘所蔽,人们的知觉,偏在一方面去,只认识此色身小我,而忽略了尽虚空、遍法界的觉性大我。殊不知人们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行动,就是还没有行动。佛法说,就是打开你的眼睛,先有目标,发..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无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内心的分别就能够任运现前的这种功德。这不同于二乘人。二乘人要对众生..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所谓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如果祈求智慧,便会拥有大智慧;..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他的声也烦恼。多念佛、多修善、多积德,听什么声都是佛法的声,都是给我们讲佛法,都好都好!心定菜根香呀﹗当年慈禧..
问: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不能自杀,我该怎么办?我经常以泪洗面,怕将来老病不能自理。除了精进听经念佛外,还有其他..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和中文结合,翻译中文叫悔过,所以忏的意思就是发露自己原先造的罪过,悔,就是要改往修来,所以想忏除业障是要建立一..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就是这段经文,启动了整个《楞严经》的大教。我们看尔时,是说:阿难..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一般人学佛的目的,常见的有三种:一种人,学佛为求消灾免难,保家庭平安,这也..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对净土的好乐是相同的,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往生,那成败就在你内心的心..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说:我有一个念佛的秘诀,单独传授给你。他说这个肯定是外道,决不能听!为什么呢?他说,佛陀是用他最大的悲..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作息表和功课表,旁边写着: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我忍不住笑着说道:老和尚,您这自我管理这么郑重,还挺有仪..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是未来你正念真如的方法,你要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不迷:是一种智慧的观照;..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会慢慢地开展出来。如果一个人老是跟着妄想走,你的生命大概就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喜欢做什么,..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所得无所有、不可得、自性空里面却有无量的功德..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而不迷是修行的一个重要关键,它是一种理观,属于智慧的观照。不迷在蕅..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当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把他的父亲杀掉了。所以李源由于他父亲被杀的因缘,就不愿做官。但他家世代都是做官的家族,..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谦逊和亲力亲为的刚强,从小资的公子哥儿到一个愿意吃苦的小和尚佛门青年才俊佛慧法师说..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果你原来有些个形相,你画什么都画不成了。我们要学《楞严经》的时候..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六根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我们认知外界的见闻觉知的功能: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嗅,舌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