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开悟?有四种原因。第一、自性、佛性离我们太接近了。它从来不离我们的一举一动,但是我们见不到。第二、它特别单纯,单纯得让我们无法置信。第三、它特别深奥..
1、不悲过去不贪未来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什么还这么快乐?”释迦牟尼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
佛教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正像大家相信吃饭可使胃囊满足那样的正确。一般人怀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为仅仅站在当下一生的立足点上来看善恶报应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慈悲的释迦明净师父看到猎户捕获小黄仙(黄鼠狼),准备用它们做药引,师父慈悲,发心救助,共有十位小黄仙得到了救助。其中一只在路..
《净土》杂志2014年第1期文/唐洪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相违?是不是没有根据地自己吓唬自己?”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摘录于慈法师讲解的《善导大师观经四帖书》我们一定要反复的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根本的愿望上善自思维,这样的誓愿就是饶益一切愿生者,愿生者必生,是佛成佛的根本..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
我们要建设当下的“唯心净土”,并以之为建设人间净土的法要。所谓“唯心净土”,是依据“心净则国土净”来阐述,只要保持自心的纯净快乐,开采自性的灵山宝矿,发现自心的..
频繁的灾难令许多人都活在忐忑和担忧之中,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不测。没有人能提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幸,但如果我们学会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踏实地过好生命中的..
宁静、快乐、自在、觉悟、幸福、佛性——我们所寻找的这一切,只能在当下发现。为了在未来寻找这些东西而放弃当下,就是放弃了实物而去捕捉影子。——一行禅师..
生活中的事情无非分为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两种。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也就无须执着。而尚未发生的事情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当下的行动能改变的;一种..
不要活在过去,或只是为了未来而活,现在很重要,当下很重要,即使它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砖头,却能垫起你明天的一段高度。不要说真爱难寻而将爱排除在你的生活之外,接受爱的..
生活中的事情无非分为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两种。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也就无须执着。而尚未发生的事情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当下的行动能改变的;一种..
没有必要让昨天的失败决定你今天或明天的命运。集中于现在。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时,你才没把权力交给过去。——一行禅师..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会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不必计一时得失,不如常怀怜..
假如我们的心灵富足,觉照力很强,我们将会发现隐藏在电影里或小说中深层次的东西。我们或许能够看透电影导演或小说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学或电影批评家的眼光看出很多人看..
如果我们说,所有的东西都丢失了,或者灾难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是没有明白过去已经成为了现在。当然痛苦已经形成,它的伤口还在舔舐着我们的灵魂,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凭吊它..
世尊说道,不要依过去发生的事而预知未来;要把未来筑基于当下这一刻的作为。我们的行动就是我们的业,我们的思想、言辞、意愿和态度也一样。如果我们生活在佛法之中,就能..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得到了,就是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种心态,领会了,就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当下,只有一个个当下..
不要以和人相比判定自己的价值,正因我们彼此有别,才使每个人显得特别。不要以别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你。不要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请珍惜..
我们每天走着自己的路,这条路上自有难以说清的酸甜苦辣。我们为这些东西担忧,烦恼,内心的安静反而成了一种奢侈。雨后的扎嘎寺,空气分外清新,让我们在薄雾中安静的行走..
问:请问法师,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吗?大安法师答:念佛法门的终极关怀是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同时也关照当下现实的生命。念佛可以让我们得到一种安心,一种..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