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就要改变业力,但如何改,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有道友问,算命说她会离婚,其实她还没结婚,她就很担心。要怎么办?命也是一种业力。算命就是根据你的生辰八字,加上你的..
若真修道人,必经魔难,不魔不成佛,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触动的一刻即震动三界,一定会有千磨万难在等着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经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来;他人的习气毛病,不能把你的烦恼引出来;他人讲你坏,你也讲他..
佛法任何法门的修学,衡定他是否能走向解脱,首先要看他“因地的心”建立在什么地方。因为,一位修行者必须要有“出离心”,是一个渴望解脱轮回、渴望摆脱无常幻灭、渴望出..
六度法门是以般若为首,般若好比眼睛一样地指引着其它五度前行的方向,当离开般若,其它的五度也就不能圆满,不圆满就不能称之为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功夫到家的意思,如果没..
对待过去:报冤行如果在生活里遭遇困惑、困顿、困厄或“不幸”,就这样想:我从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丢弃真实,随同虚假,跟随着各种幻象起起伏伏,制造过很多冤情,做过很多..
因为有佛法的加持,我们才能在生命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有所怀疑,其实所有的挫折,放在修行的路上,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的成长。例如:有人说了某些话,或做了某些事..
修行不是要人变得无情无趣,成就更不是让人变成死木头一样的死定不动,恍若神经已经阻断,知觉就要丧尽,神智全无,香臭不分。这是邪见,是对修行的误解。修行是自己心灵的..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亦是种活法。一名法师,前去一座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
《法华经》中,佛陀被称为“两足尊”,亦即以两足行走的生物中最受人尊敬与喜爱者。佛陀之所以如此受人喜爱,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好好享受步行。走路是一种重要的佛教禅修方式..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不少朋友对于佛法非常喜欢,很想学习,但又担心学了佛法之后会影响自己当前的工作。甚至有朋友会误以为,人学了佛之后工作会变得消极,人生会变得没有意义。其实这是一种误..
我们对于世上的知识、财富、爱情等等,总是期望别人能教导我们、成全我们、爱护我们,甚至于觉悟成佛都希望别人帮忙。但就禅宗而言,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求人不如求己,凡事..
我们在世间上做人,总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总希望事业顺利、课业进步、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幸福美满最好做什么都能有所成就。学道修行也是一样,总希望对佛法真理有所体悟,..
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修的这么难,总是反反复复、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出离心。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就是出离心。在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之前,无论修什么都..
问: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知道念佛要有出离之心,可是我的确生不起真实的出离之心,对于轮回和因果的道理也生不起兴趣。我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
世间轮回不要那么认真,要聪明一点,轮回就得过且过知道吧。今天晚上要吃几个菜一个汤,无所谓的。五个菜变三个也行,一菜一汤也可以,生活没有一定的,放松一点,对不对。..
夫妻如果都是佛弟子,我们称作“同修”,意思是在菩提路上一同修行的菩提伴侣。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对世间夫妻来说,不要说一同修行,恩爱到老都是少数。因为凡夫的情..
佛教对修行方法的具体的区分(一)施舍施舍是最简单的办法,通常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也无力的人从旁用嘴说两句好话好了,我若有能力必定去做,人家做积德行善,我..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
佛教修行的要义和如何修行的方法修行是一个进程,意思是,经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到达一种理想的境地。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维、言语、..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修行次第的不同咱们发现生命或许咱们的心不只有眼耳鼻舌身意,还有如来藏。如来藏便是本质心。我昨天说如来藏是一个中性的状况。真实想用语言描绘如来藏..
佛教修行中的排序,最高的果位释教诸神是释教徒所区分的生命体中较为高级的生命体,是释教徒所信仰崇拜的偶像,也是释教徒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释教诸神主要是相对于人而言的..
什么才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人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仍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咱们从别的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教修行的真正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认清实际,并不苦。苦,是人贪财形成的。贪婪就会形成得到这个东西的执着,得不到时候的失落,和失去时候的愤怒,占有时候认为是自己的就永..
佛学中般若的种类和学习修行的关键在释教中,咱们经常会听说一个词“般若”,在许多佛经的名字前也有这个词,比方《心经》的全称便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的全..
佛教修行者要达到的境界:《五眼六通》释教的五眼六通:五眼者,一肉眼,持戒清净。二天眼,能别离小乘。三慧眼,能别离二乘。四高眼,能别离大乘。五佛眼,能别离最上乘。..
佛教的修行,开悟都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佛门常讲「开悟」、「修行」,这个名词术语咱们都晓得,可是对里边的意义,理解的人并不多。读经里头会有悟处,念佛里头会有悟处,..
在这个时代,人类造作恶业实在是太多太重,包括我们佛的四众弟子在内,可以说人人都有贪、嗔、痴、慢、疑的恶习,绝大部分都曾犯过杀、盗、淫、妄的重恶业。重恶业后世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