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噫。此真念佛三昧之秘要也。盖言作佛。不言是佛。则谓佛非..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六方术治者。术事不知则远。知之则近。如治咽法。如治齿法。如捻大指治肝等(云云)。术事浅近体多..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是故佛说金刚戒,心地法门,乃断欲之利具,出苦之舟筏也。汝今幸闻此..
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圆瑛法师之《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吕建福半个世纪注解《楞严》圆瑛法师一生着述宏富,有《圆瑛法汇》行世。其中堪称巨着而令法师最费心力者,当数《大..
慧远大师《三报论》讲记节录(1)(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我们简单看看慧远大师是何许人也。也许我们都了解,他是一位高僧大德——净土宗第一代祖师。那么深的层面来看,他确实..
原文: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故曰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无有休息,故藉弥陀胜愿为增上缘。因其净土有寂光、实报、方便、同居四种,而上三土非断惑不生,还同竖出三界之义,..
净空法师:印光大师反对废弃,出家的度牒,为什么?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一)之上──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我们打佛七,是希望在七天内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所谓「一历耳根,永留道种」,我们念一句佛号,就会在八识田..
《黄帝内经》的厉害之处在于,她所体现的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都是高屋建瓴的。..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四)3、“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47..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一)达照内容提要:本文从现实佛教出发,站在天台禅法的角度展开对永嘉大师及其思想的探讨。首先指出《永嘉集》是“以天台教法的止观法门为主,以早期传..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二)第二、与十乘观法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前面从形式上对《永嘉集》与《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作了对比,然从其修行指导上看,则又能够与天台..
永嘉大师的天台禅法(三)四、《证道歌》的圆教思想有人认为这部著作并非永嘉大师所著,如胡适、月溪、李耕云、陈盛港、聂清等人之说,然其证据仍是站不住脚的,徐文明在《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