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除灭我慢难”: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我慢,都觉得自己有相对了不起的一面;比如:我比别人早信佛,我比别人早认识某某高僧、活佛,我受菩萨戒的时间比别人早,我皈依的时..
涅槃指的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即不生不灭。涅槃意译为圆寂,功德圆满叫做圆,业障灭尽叫做寂。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为什么要涅槃?佛教认..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
我们修大乘菩萨行时,首先须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娑婆世界,六道众生,有的是卵生,如鸡鸭鸟类;有的是胎生,如牛马人类;有的是湿生,如蚊..
佛陀入灭百年后,阿育王统一印度,成为保护佛教最有力的统治者。有一次,阿育王发心供养出家众,有个小沙弥也来应供,阿育王为了要不要顶礼小沙弥而左右为难。后经小沙弥显..
在唯物主义,尤其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是纯粹的迷信,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意识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这个是无限滑稽的。那么大乘佛教的”..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于他没有腿,所以不会有什么成就,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空想而已,懂得一点道理..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好几百拜,念佛两万声。”广..
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养尊处优的人是贵人,而是心中无事、心无挂碍的人是贵人?答: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中有长短、好坏、多寡..
佛在《华严经》中告诉我们,念佛、拜佛,要用“普贤供养云”的方式。什么叫普贤供养云呢?比如观想佛菩萨的时候,《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
《华严经》里面的“不可说”这个词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是数量词,在阿僧祇品里面定义“不可说”为一个数量单位,“不可说不可说转”为最大的数量单位;另一方面它有讲不尽的..
不必害怕鬼神祸患,是什么意思,上一次我来的时候给大家讲,师父我害怕,不敢诵《地藏经》不敢诵这经那经,为什么呢?念鬼来怎么办,上一次我就告诉他了,很好办,念鬼来了..
天道————乐不思蜀人道————苦乐参半阿修罗道——有福无德旁生道———愚痴无明饿鬼道———饥渴难耐地狱道———苦痛无间天道——乐不思蜀虽然佛法常强调「人身难得..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第一最空法,汝等善思念之。”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有一天,佛祖在..
我告诉大家一种观想的方法。人生是怎么回事,你要从道理上参透。我们不能看人生的假相,要看假相背后的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参透了,你就比较好收尾。收尾不能收得勉强。人生..
问:学佛尚浅,但一直有一个疑惑,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总觉得一片渺茫,该怎麽样巧妙运用佛法在日常生活?答:如果你去慈悲你就不会觉得渺茫啊,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慈悲,人..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欲火烧身”是什么意思?欲火其实就是强烈的欲望之火,而且欲望之中最重的是*欲、男女色欲的欲望;这个热情就像燃..
所搭之衣、按律、是五条直条、名缦衣、无一长一短之横纹。今人多不依法、或搭一长一短之五衣、或搭二长一短之七衣、皆为违律。在家人、即依法缦衣、亦只礼拜持诵、敬礼三宝..
正确人生观的因与果——索达吉堪布“人生观和价值观”演讲一.正确人生观的因各位老师、学者和智者:你们好!今天的主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我能做些准备,发言的效..
佛教的智慧和慈悲,我们需要时时串习和熏习,不是这个道理听过一遍就好了,听过一遍没用的,要天天串习、天天修行、天天觉照,天天想着去利益众生,这样才能起作用。我们不..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胎儿出世时,要经历生育之苦,母亲受苦..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佛又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
广钦老和尚说:‘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
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这句佛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有时人们还开玩笑似地自己常常合掌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并不是所有口诵“南无阿..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
以前不管是在酒桌上、还是在茶几上总能听到主人说“酒满茶浅”来劝酒和劝茶,但对这句话的含义却一直是半知不解。直到有一天,同一位精于茶道的朋友一同饮茶,听他边斟边说..
“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空字无妙法”。茶道的最高意境就是禅意。因此,舍掉禅意,就没有了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了。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