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佛五十年,归纳佛法的精华就是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心本性;「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我们的行为。纯善的行为,纯净的真..
问:修行中遇到父母、丈夫、儿女障道的难题,应如何对待?答:妳能如理如法的修行,我相信妳的家人不会障碍。因为一个人修行如法,对家庭、对亲戚朋友、对邻里乡党,决定能..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本经,你可以一直念,每天念三四遍,七八遍,然后你不会厌烦。难道仅仅你觉得他可以消灾,然后你就会越念越起劲吗?或者一句佛号,就几个字,..
「镜性本明,非从外得」。我们的性德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得的。中国古人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自性本有的,只要把我们的染污放下,染污都灭尽了,这个东西自..
我们念佛人要常常自己反省:我们有没有觉悟?还有妄念,有妄念就是不觉;不觉,就会被物所转。觉悟的人,决不“为物所转”。这个“物”是包括自身以外一切境界,就是我们常..
有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身心便会逐渐调达,这时才有定的可能。定指不为所动,这实在是现代社会的人很需要的一种素质。那么,戒定慧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现在有一种..
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记功过格,记录,若是依照「指微章」,用黑豆、白豆来修,从起心动念,因为我们的身与口都是受心的指挥。你要做一件好事,这个心动个善念,指挥这个身..
我们就在放下中建立我们的修行——我们以正确的理解来放下它们,而不以愚痴。假如在这九种“慢”中,我们能将它们每一个都舍掉,那就不再有问题了。一旦它们都消失时,就没..
所以修道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最要紧的,不要生念头,不要起心动念的。你一起心动念,将来就会招果报,就要去受报的。以前有一个老修行,他在海边修道,就修这个「非非想处..
要修行,希望大家看虚云年谱,看所有的祖师大德的传记,尤其是近代的,写得特别详细。我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看他们在没有成就前,是怎么修行。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没有..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2014年10月26日讲于香港早年头我在台湾讲经,在台北市有一个同参道友,他年龄跟我差不多,出家早,二十几岁就出家了,早我好..
我们的暇满人身确实非常难得,不管从闲暇还是圆满来进行观察,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感觉到,得人身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人这样想:“不要紧吧,反正我已经得到了人身,修法可..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2014年10月26日讲于香港早年头我在台湾讲经,在台北市有一个同参道友,他年龄跟我差不多,出家早,二十几岁就出家了,早我好..
上次宛瑜过来,我看了她的手相,非常简单。我跟她说,看了你的手相很有加持力。因为让我明白了,做人也可以做到这么简单。很多人不相信色身问题,其实色身可以暴露一个人。..
问:修行人能否养宠物?答:像前几天讲我们寺庙里不能养这些东西一样,并不是说我不喜欢,我们师父都很喜欢小动物。但是因为寺庙里是非常特殊的。这个社会芸芸众生都在干吗..
耕云导师曾劝他的学生,不要频频问别人的悟境,不要谈玄说妙,见物奇乐,求圣境。因为关注自已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事,向外驰求多了,就忘了自已该做什么了。所谓的“平常心..
1我们要学佛,佛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要跟佛学,这是最上乘的。我听说有些同修对我很尊敬、很仰慕、要拜我做老师,这是感情作用,你为什么不拜阿弥陀佛做老师?2做弥陀弟..
中国人应该不仅去看佛陀的真理,同时可以去看看老子的真理,就是老子道德经。以前修行人,不仅对佛教道理精通,也会老子道理精通。像憨山大师,他就曾经注过道德经。不是现..
佛法当中的四众弟子,是指出家男众的比丘、沙弥,出家女众的比丘尼、沙弥尼,以及在家居士的优婆塞、优婆夷。在佛法来讲,佛性是平等的,所以,四众弟子都可以修行,乃至于..
问:修行人在生活饮食起居上有什么注意事项?索达吉堪布答:一是日常所需的资具受用既不能过于优越,亦不可过于低劣,凡事都要适度,当如是维持生活。二是明确自己的食量,..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以当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你要先掌握它的核心的一些法门,它的重点在哪里?基本上净土法门跟圣道门,有些法门是相通的..
问:修行人在生活饮食起居上有什么注意事项?答:一是日常所需的资具受用既不能过于优越,亦不可过于低劣,凡事都要适度,当如是维持生活。二是明确自己的食量,饥饱应当平..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智慧观察的良田中所生的果实禅定,是能长养证悟瑜伽实相身体的食物。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要修禅,我要坐禅……”你坐禅,有没有“诸法无有自性”这样的智慧啊?若是没有这..
修道要有善知识带领,能遇到一个善知识,比得到千万两的黄金还要尊贵。如果没有福报,没有和修道人结过缘分,那是遇不到善知识的。以前僧人,刚出家时,就要去在寺院里,帮..
人都带着许多苦来。当觉得苦时,就会去寻找解脱。那就会学佛。但有时候发现,讲座也听了不少,书也看了不少,佛也念了不少,但烦恼还是一样不少。为什么呢?这就是需要修行..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学佛……等等,如果只是在制造是非,则自己与他人,常常都会两败俱伤。常..
问:修行过程中心有时会累是不精进还是身体原因?答:都有可能。也许是身体的状态没有调整好,也可能是心态没有调整好。我们在闻法的过患里提到了内收和外散,不能太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