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真香赞心亮法师

【后记】天台小止观,是初学止观的行人,不可缺少的典籍,其内容由浅入深、次第有序的教导学人,从具足五缘等,种种基础、条件因缘具足下,专心于止观的修持。而修行止观的..

二、五脏生患:五脏,就是心、肺、肝、脾、肾等五脏。现代有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生理学,说明其位置、组织、功能,以及其所发生的病状,是一种专门的..

四、业障是怎么集聚的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1.由贪嗔痴来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由于以贪嗔痴三毒之因,发动身口意三门遍造无量..

证果实相(九)以下,引证大乘经典,来说明初心菩萨,因修止观的证果相。华严经中:「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了达诸法身真实之性,所有慧身不由他悟。」亦云:「初发心菩萨,得..

证果实相(十)大品经云:「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即坐道场,转正*轮,当知则是菩萨为如佛也。」摩诃萨,指大菩萨。如佛,乃六即佛的第四阶次「相似佛」。这句话..

七.忏悔中的障碍我们忏悔的时候有很多的障碍,比如碍于面子就是最大的一个。对忏悔的力量半信半疑,想忏悔的时候又突然发生急迫的事情等等。它是因为当一个人发心要修行,..

二、以观治病以上已说用「止」治病法,现在说明《小止观》中,用「观」治病法。「观」的治病方法,有六气、十二息、假想观、止观等四种。用观想的治病法,主要是专注观想的..

(二)用十二息治病有的法师说:假使能善用观想,运用十二种息,能治众病。这十二种呼吸治病,纯属心理作用。以心意的力量,运用呼吸,来影响生理。1.上息:治沉重的地病。假..

六.忏悔的方法(一)事忏我们先来看看事忏事忏有作法忏和取相忏两种,作法忏就是按照规定的作法说罪悔罪。犯戒的人先向僧众陈说自己所犯的戒,然后经过一定的忏悔仪式,所犯..

八.功德及回向经中云:“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忏悔业障能使我们顺利完成修行的事业,减少修行路上的坎坷,最终成佛做祖。忏悔业障有这么多的好处,有..

(五)其他我们身体四大、五脏增损得病,可选用止观二法治之,亦可服金石草木之药治之。若因鬼神所作得病,可以强心持咒,就是以坚强的心力加持神咒,如大悲咒、楞严咒、往生..

证果实相(十一)涅槃经广泛辩明、使用百句义来说明解脱内涵,解释大涅槃的意义,涅槃即是止也,这是约止来说明果相。大般涅槃,名常寂定;定者,即是止的意思。本文说法华经..

二、什么是业障所谓的“业”就是造作,造作就是业,因此造作的范围就非常广大了。我们身体一举一动,身在造作叫身业;我们嘴巴一天到晚爱说话,这个说话是口业;心里面还有..

三、鬼神所作病:鬼是多虚怯弱、多怖畏的鬼魔;神是天神、地只有神力的神魔。鬼神是属于外魔,乃生死的恶缘。如往昔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入于金刚三昧。那时有二个鬼,从空..

证果实相(二)初心的菩萨所修的止观,首先是修体真止、从假入空观,开发慧眼,断见思惑,证得一切智。若行人在修止观时,能够明白世间一切现象,皆由心生;因缘所生的诸法,..

证果实相(六)初心菩萨住中道正观、得一切种智,则一切义理皆能通达成就,安住大乘,念念都流入大智能海中,则此人是「行如来行,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以如来庄严..

如何忏悔业障?明一法师一、忏悔的意义: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进入的时候,乃至任何一次修行活动的开始,首先都要忏悔业障。忏悔业障是一种很有效果而且是很有..

证果实相(一)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就佛道就离不开禅定的实践。禅定的实践,是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方法的选用,才能事半功倍。之前已介绍禅病的对治方法,来..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是整个主轴mdash;mdash;怎么破妄显真。破妄偏重在空观,就是消灭我们心中的我执、法执,来消除我们生命中的对立。所有..

证到无生法忍,你是法身大士,你来这个世间就有宏誓的盔甲,如鹅鸭入水,不受水的这个mdash;mdash;它有个保护层哪。如果你没有断见思惑就一到水里去,你就是落汤鸡。这就是..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当中,都要经历爱别离的苦,亲爱的人要离别就会流眼泪,在这个轮转过程当中,跟自己亲人离别之泪,把它加起来超过四大..

有一首偈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瞋心。生气、瞋恨,就像我们心中的一把火,它能够将我们的功德林都烧掉。我们要修一点点功德,是很不简单,必须要..

问: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求生净土的心是不是贪念?求生净土的心是愿,发愿!这个愿跟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摄受众生往生的愿正好是对应..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欲知感应玄妙义,试看一月印千川。南无观世音菩萨,今天,我们褒禅寺观音佛七正式启七。虽然近几年来,观音佛七我们每年都是如期举行。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胆量要小,就是经常要保持戒慎恐惧,保持一种不放逸的心态。志向远大是这样子的,我们一个人修行的动力、精进是来..

净空法师:同修,一定要自求多福啊!

净空法师:吉凶祸福,都是你自己心里面念头变出来的。

净空法师:念佛人的精神力量要住在佛号上,特别是往生的时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