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学家浜隆一郎在评点中国历史人物时,曾这样说道:“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道德、学问和事功,三者兼备才能成为伟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人物,能够做到三者兼备的..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识」互称。后来,其中一人因故犯罪被迫逃亡,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向他的好友求救,没想到对方不但不愿开门,反而问:..

在这个世界修行的路上,我们共同唯一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才是我们的根本老师,也是圆满究竟的老师。佛在涅槃前,交代我们要以戒为师,因为戒律唯有佛陀才可以制定,以..

一个人找老师,一定要找好老师;交朋友一定要交有德的朋友。如果我们所交往的对象都能影响我做善事、发善心,这就是值得我们交往的善知识。善知识的条件有四个:一、要有悲..

我们学习佛法,经常会听到善知识这个词。对其含义,每个人都能说出大概,但详细分别其内容,则往往比较笼统。其实,善知识是佛教一个专用名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指代某种学..

为什么说要亲近善知识远离痴眷属呢?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周围都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是那一类的人。所以请不要抱怨你周围的人都是坏人,都是令你看不惯的人。这都..

在释教中,咱们常常会传闻一个词“般若”,在很多佛经的名字前也有这个词,比方《心经》的全称便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般..

咱们平常在日子中,夸一个孩子,都会夸他聪明,聪明也是才智的一种,像机警,聪明,灵动,这都是才智的一种。大智若愚也是属于一种才智。可是释教的才智是什么意思呢。释教..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

有两位出身高贵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之一精通三藏,娴熟于唱诵并弘扬经文。他教导众多比丘,而成为十八个比丘团体的指导老师。另一位比丘则在热切精进的修行之后,证得..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为大众宣说“僧伽吒”这一妙法。世尊为药上菩萨宣讲,有一户人家,儿子病得很重,父母对儿子说:“你的病以后可能会非常痛苦。浑身如火烧一般,如..

索达吉堪布讲述节选自《般若摄颂》浅释大家千万不要离开善知识,否则修行就不能圆满。对修行人来讲,所有怨敌当中,恶友是最可怕的。因此我们应经常祈祷不要离开学佛的团体..

我们凡夫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轮回的力量。众生贪嗔痴造作的恶业,要靠佛果地的威德才能折服,所以大家平时要多祈祷。不仅祈祷自己健康,更要祈祷善知识长寿。善知识总集三宝..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3、六根:眼,能见色者是;耳,能闻声者是;鼻,能嗅香者是;舌,能尝味者是;身,能感触者是;意,能知..

学佛的人,要想趣入正法,解脱烦恼,证得无上菩提,首先就得亲近善知识。古德说:总摄一切授首,不舍离善知识。学佛的人,亲近善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末法时代,相似善知识,..

【经典原文】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习广大善。——《华严经》【经文解释】“若能远离恶知识”:你若能分别哪个是善知识,哪个是恶知识了..

当然我们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就有困难了。末法时代,这个住持圣法的善知识,大部分都是凡夫,虽然他也曾经努力的修行过,内心当中也会有一些无漏的宝..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原本是从《山海经》“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来,但人们却更多的相信这么一个传说:宋仁宗年间,深泽某村,一家..

当今社会,西装可能就像一日三餐那样离不开身吧。上至总统下至清洁工,如果他们都穿上西装的话,恐怕你未必能分辨得出来。有一年国庆,我还见过一位钉皮鞋的鞋匠,脖子上也..

二○○○年末,学院举行汉僧七部大论的结业考试。一千余名汉族四众弟子中,普英以一百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女众的最高奖励——特等奖。不过,单从外表你可能一点也看不出她身上..

问:弟子修学净土法门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很相信,可是随着所学的净土知识越来越多,反而生起了疑惑,这是为什么?弟子现在很恐惧,唯恐不能深信切愿,错失此生往生大利。..

智慧法语:莫近恶知识原因你懂的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本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暗冥中。——《增一阿含经》【注释】不要亲近..

智慧法语:与善知识接触久了智慧就会增长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法句譬喻经》【注释】亲近贤达的人,如同接近香洁的物品,增长智慧善行,自己就成..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