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给我们留了几句话:万法如梦,一心念佛,唯有阿弥陀佛能救我们。这是慈悲之极的话。哎,这个话传出来之后,很有意思。..
惟觉长老(资料图)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与人群,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而且又是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与人群,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而且又是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和谐、..
大家去寺院,或者看电视剧,经常听到“住持”、“方丈”、“长老”这几个称呼,但这几个称呼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分别,估计能搞清楚的不多。于是,反正都是尊称,大家就只好..
《心经》上的第一个字就叫你观,观就是思惟,思惟就是你想,你一天想什么?经过你的想,经过你的思惟,经过你的理解,把一切诸法都看破了,生灭无常,无人、无我、无众生相..
问: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但不念阿弥陀佛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凋谢了,是这样吗?《妙法莲华经》的化城,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吗..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都要常念三宝的功德,要以三皈自居。居就是住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心要居住在佛、法、僧三宝上面,就是我们的心不能离开..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问题一:人发脾气..
佛门裡,有的出家人被称为「长老」,或者是「上人」,这个称谓与「师父」又有什么分别?「上人」,并不是说你比我大就叫作上人,上人者,是人上之人,是受人尊敬的人。出家..
简单地说,就是古人讲的“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偏重在体性,偏重在空性。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但是《楞严经》它偏重在那个清净的本体..
一、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1.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完。2.打开《法华经》,尝尝“醍醐”的味道!《法华经》在“..
恒修居士问:自从学佛以来,家里请了几本经书,但却不知道经书的存放有没有什么礼仪,是不是放在桌子上就好了,还是有其他的讲究,请法师开示!放在你觉得最恭敬的地方就合..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里就说了一个譬喻:“盲龟值木”,就是说,一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大海里随着惊涛骇浪..
先修四加行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我给大家略略说密宗次第。如果你想受灌顶,没有先修四加行,这灌顶不成立。还有,我请的上师是喇嘛,喇嘛上师说的是..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如果有人遭遇逆境,我们去帮助他,是否他业障会转移到我们身上呢?这个事确实是有的。我们有些个助念团---道友自己结合的那种,某一位道友走了,人死了,我们大家去给他助..
不管读哪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到任何困难,求地藏菩萨或读诵《普门品》,求观世音菩萨,没有不应的。求不应,问题没有解决,你就怀疑佛说的话,..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
佛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弘扬《法华经》。“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能做到这三点,就有资格为四众弟子说《法华经》。首先,入如来室。入如来之室,就是入佛..
民国时期有位祗园大师,俗姓王,名淳镜,贵州普定县人。自幼就喜欢安静,不爱开口讲话,拒娶妻室,有空常常会诵念法华经。他父母亲双双过世后,他便前往云南鸡足山慧灯庵,..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
问: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传印长老答: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凡修学佛法,首先强调正确的信仰。然后基于正确信仰的力量,自然会落实到修学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不枉此..
有位良医,带着几个儿子周游列国。有一天,孩子们误食了一种毒药,虽不至马上毒发身亡,但却令人长久消耗身心。良医于是配制了解药,中毒浅的孩子马上服用解药,毒即解除;..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