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讲修学概要

劝念佛人学天台宗月悟一开始持名念佛,与读诵《妙法莲华经》之後,再持名念佛,境界大不一样,这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在写给我信中谈到的真实感受。《观无量寿经》谈到上品往生..

谈谈大开圆解释月悟明末高僧蕅益大师在《教观纲宗》中指出:“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又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证。纵令修证,未免日劫相倍。”这里讲的“大开圆解”,指天台宗..

菩萨独处,心系众生问曰:“菩萨之法,正以度众生为事,何故独处空山,弃舍众生,闲居自善?”答曰:“菩萨身虽舍离,而心不舍。如人有病,将身服药,暂息事业。病差,则修..

打比方乌有禅师主张禅净双修,他的门下,有两名弟子,修行上很用功。一位叫知念,专修念佛。一位叫参究,专修参禅。两人虽然修行精进,却好争第一。一旦闲下来,便争论起来..

所有的修法都是最好的修法佛法之中,不同的修法,对治不同根机众生的心病。修法的目的是修心,通过修法,开显自心本具的清净平等觉,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修法是方法,是手..

四种缘起缘起有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业感缘起,缘起的众生所居世界,是众生业力所感召,是染缘起,如五浊恶世。法界缘起,则是智证境界..

阿弥陀佛与《妙法莲华经》月悟天台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释化城喻品》中指出:“诸佛出世、教道将毕之时,即说此经。如迦叶佛、日月灯明等,说此经竟,即入涅槃。释迦说法..

关于因缘佛说一切法,不离因缘二字。世间之人,最有缘的莫过于夫妻。缘,有善有恶,有浅有深。《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我们学佛修法,就是与佛结缘,这是成就佛道必备..

净土宗历代祖师之确定中国佛教八个大乘宗派,如天台宗、禅宗祖师,皆有传承、师承关系,建立了传法世系。唯有净土宗历代祖师,乃是根据他们在弘扬净土法门的实绩来确定的,..

对症下药,便是好药华严学者:性净性善。天台学者:性具净、染、善、恶,性具一切法。华严学者:提倡性染、性恶,有啥好处?天台学者:性净、性善是药,性染、性恶也是药。..

关于《坛经·行由品》中的三个偈语神秀大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渐悟的偈子,虽然“不见自性”,但是“依此偈修,免坠恶道。依..

学古文,比学外语重要学习汉传佛教,学古文比学外语重要。汉译的佛经,主要出自鸠摩罗什大师和玄奘大师。二位大师的汉文水平与梵文水平,都是超一流的,并且译经以信仰为出..

关于数息、随息的问答释昌弘问:南怀瑾老师说息是入和出之间,圣严法师说看着吸到哪里出到哪里,本地一老师说只看着呼气和出气,我按南老师说法打坐已半年,仍散乱得很,烦..

净空法师:佛法到底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关于“即心即佛”的问答问:我一直只简单把“即心即佛”的“心”理解为与佛无别的心,相信也有不少居士都和我一样,今您把他解为“即心即佛,不是说凡夫心就是佛心,此..

出家人一心行道,不愁衣食《佛藏经》说:“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亿天神,愿共供养,但能一心行道,终亦不念衣食所须,如来白毫相中,百千亿光明,其中一分,供诸弟子。假使..

受戒后破戒罪过大,不敢受戒,怎么办?《华严经·贤首菩萨品》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受了戒,便种下了菩提的种子,因缘成熟,必定成就无上菩提,结成佛果。如果不是故意..

《遗书与晋王》导读天台山国清寺月悟天台宗实创人、四祖智者大师(538—597),圆寂前三天,亲笔写下《遗书与晋王》(以下略称《遗书》),近二千言,作为对其菩萨戒弟子——晋..

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内观是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

凡有言说,都是药《楞严经》说:“凡有言说,都无实义。”凡有言说,都是药。佛经里面,佛陀有很多“矛盾”的开示,其实是为不同根性的众生,开出不同的药。《维摩诘经..

如何理解禅门祖师“问东答西”?禅门祖师“问东答西”,真实用意是:一、破除学人的种种偏执、邪倒。《坛经》付嘱品第十云:“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

提起与放下天台山国清寺释月悟出家前,为的是个人的奋斗,虽耐得住寂寞,却无时不刻地积蓄精神资粮,以便一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最终悟得求..

净空法师:世人觉得生活得很快乐呀!为何佛说是五浊恶世?

怎么理解“见性成佛”?《坛经》第一品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注意“直了”,直接了当,当下顿悟,不假方便、次第,这就是本经的中心思想“见性成佛”,也就是天台宗..

由拿破仑的远见谈开去天台山国清寺释月悟据《大正藏》“善见律”云:“末法中五千年来,学三达智,能得四果。六千年後不得道果。”其中“三达智”指世间智、外道(正统)智、..

轮回转世的又一实例月悟2002年第7期《东方女性》杂志(海南省妇联主办),以显著的位置,近二十页,详细而真实地报道了“转世奇人”唐江山的前世、今生。这项特别调查称:海..

三种念佛与念三身佛《观无量寿佛经》侧重观想念佛,若观想力弱,才执持名号,可保下品往生;《阿弥陀经》侧重持名念佛,经由持名念佛,不必借助观想,直达一心不乱,由“事..

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弘一大师依照《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斋戒法》,现根据此文,结合居士、善信自誓受戒的具体情况,编订敬述《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于..

过度追求完美,是我执的表现心理学家指出,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不利于身心健康,他们建议,要降低其标准,学会偷懒。站在佛教的立场,学会偷懒或无所谓,克服了..

《天台四教仪》与《教观纲宗》互参互补天台宗教(教相理论)、观(观行实践)体系既庞大,又缜密。《天台四教仪》与《教观纲宗》是两篇不朽的天台教相入门书。天台教相理论体系..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