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家园

我们上早晚课时,为什么要念这些偈颂?为什么要修这些仪轨?是为了提起内心的正念,提高内心的境界。如我们念《普贤行愿品》是为了提起正念,边念边思维,正念要跟上。如果没..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修行了几年,总是达不到那种境界,请问我该怎么做?师答:打个比喻。如果你吃了很长时间的药,还是治不好病,就说明:第一,你吃错药了;第二,药虽然吃..

【经典原文】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圆觉经》..

环保宣传推广是要在每一个参与者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2016年10月21日下午15时,由厦门市环保局思明分局主办,南普陀寺义工部、厦门环保公益联合会、厦门环保酵素公益推..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少有空闲时间去静心端坐读诵经典,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而念佛法..

七菩提分也叫七觉支是同一含义。所谓“觉”,是“菩提”的意思,既可以指究竟涅槃——究竟的佛果,也可以理解为到达涅槃的方法。若将菩提理解为究竟的涅槃,在佛的果位上,..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少有空闲时间去静心端坐读诵经典,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而念佛法..

问: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凡夫,想要获得修行境界利益众生,有什么窍诀?答:境界不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必须要下一定功夫。不管你有智慧、没智慧,只要肯下功夫的话,有一分..

把佛理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就叫佛法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那你学他有什么..

《西游记》剧照相信大家都喜欢《西游记》中悟空的72般变化,唐僧的执着,八戒的随性,沙僧的任劳任怨,白龙马的意念;钟情于作者的场景设置与人物刻画,敬佩制作团队的水平..

一信徒问师:师父,要是在禅修中出现了一些境界,是不是我们用功的方法出现了偏差呢?恳请师父开示。师答:佛在《楞严经》中说的那五十种阴魔,大多数是修行中可能出现的境..

问:曾经打佛七进入一种很好的境界,但没过多久又落入一种烦恼的状态中。为什么会这样?答:倘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表面上修任何法,暂时可能有一些验相、些许成就,但在今..

人活在世上,都希望活得轻松,过得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要求也不一定一样,至少两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身上无病,心里无事,这其实已经是一种较高的幸福境..

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

真正的修行是内在菩提心的自然流露随着大家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满足,精神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大家逐渐开始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自由。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无明和烦恼障碍着我们,..

我们经常看到佛教经论中有一个词汇:“任运圆满”。其中的“任运”是指什么呢?“任运”是佛陀的事业之功德,《宝性论》中所说的八大功德之一,指毫无造作的行为。佛陀的事..

问: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慧广法师答: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别人的人,才是与世无争的人。事实上,你的问题,恰好是在为自..

日常生活是“茶禅一味”的基石:“茶禅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华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1、茶叶与农禅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

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

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

远离尘世喧嚣回归心灵家园,去普陀寺短期出家为了满足广大善信求佛学法的夙愿,珠海普陀寺定于2016年7月24日至31日(丙申年六月廿一至廿八)举办短期出家夏令营活动,本次..

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其实,那种美是非常短暂的,所谓红颜易老,青春难驻。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一生,色身从小到大,由盛而衰,其间种种变..

母慈子孝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孝顺父母、师长、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佛门对孝顺之道有四种层次的要求:物质上的孝养生活起居,照顾周全;三餐饮食无欠缺,物质方面..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我们从内在的修心来说,内心的杂念是由于什么?由于瞋恨心。内心,你看我们有种种的贪心,是因为..

三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传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万佛圣城所..

问: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时非常着急,很想获得境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答:修行是终生的事情,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热情。有些修行人很着急,觉得自己那么长时间..

有感“国际素食日”,又称“世界无肉日”。据说在这一天,世界各地许多屠房停宰、饭堂医院监狱等会供应全素食品,全民都停止肉食,吃素一天。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