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说他是一个大彻大悟,已经具足这个慧眼的话,我们可以。如果他还没具足,你硬把他恭维成某大德..
(一)当科学家遇到佛教“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我常常想,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反映..
定弘法师开示:可以供养之后,如果是自家的,在家里亲人们分享都可以的,这道场也是这样。特別讲到在三时繫念里面,师父有提过,供养这些食品,大眾可以分,但是这主法的法..
我们学佛之人,如果遇不到自己的善知识,你想在此生修行得到大利益,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末法众生福薄障深,无缘得见诸佛显现,亲聆教法,而这个经典浩如烟海,所谓是“书..
这个问题的冲突点在于,以“凡夫心”去对接“圣人境”。神识确实不是“我”,但是我们死死地执着,这就是“我”的本能。这个“无我”,不是空口说一说就能做到的。我们修行..
问: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答:是间接的关系,不能谈直接的关系。直接的关系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不可以少善根..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佛告诉虚空藏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
《六祖坛经》说:“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这是从“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层面而言。须知,净土不离当前一念,和净土在十万亿国土之外并不矛盾。从究竟意义上说,..
现在很多人念佛求往生,都是为了逃避人生的烦恼和轮回的痛苦。这样的念佛求往生都是自私的,是不会有成就的。还有的人说,我要往生,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做人太难了,人生太..
问:“大经第十九品中,经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其中若欲食时,‘若欲’是动了妄念,还..
众生根性也不相同,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遇到末法,佛救不救?佛的慈悲我们凡夫无法想像,佛慈悲,佛救你。所以为我们开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正法,它没有什么正法、像法、..
佛教的时空观主张“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经中经常提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明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存在。但是凡夫不信有他方诸佛,因为没有亲眼看到。其实,事物的有..
佛教的时空观主张“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经中经常提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明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存在。但是凡夫不信有他方诸佛,因为没有亲眼看到。其实,事物的有..
道乾。字世禅,嘉禾(浙江)双溪陈姓人家的女儿。年十七岁,即出家于秀州(浙江嘉兴县)的之萝庵,生性喜欢清净独居。有一天,看到过去高僧大德参禅的机缘公案,因此发起见..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信愿持名,尤其是信愿。“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语)。净业行人往生西方净土,全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作为强缘,并不仅从一己功夫上论。西方..
1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无量寿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阿弥陀佛在作菩萨的时候,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重叠的刹土,他统统都去参访过。参访的目的何在?取长舍短,建..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无有一人不想远离痛苦不幸。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人世间,却屡遭怨憎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病、老、死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
古老佛法实修禅定则是要我们修行时,必须同时“持戒、修定、观慧”,一般经典里云:“戒律如树根,禅定如树叶,观慧如结果”指的是没有戒律的树根,永不生起禅定的树叶,没..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了。临命终它是一种业力激发的时候,就是把过去的、今生的业把它激发的时候,这个业力的..
释迦世尊住世时,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究竟的意义乃在于破除我执、法执!我执是主观的我,法执是客观的宇宙,换言之,佛法的内容无非是剖释人生,我,宇宙,我们所..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的进阶过程和要求?是常常苦恼的问题。为此,本期《学佛问答》将分-七个阶段详细讨论“在家学佛的几个条件”,希望能..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的一种密意。比如,亚青寺是一个真正佛的刹土,有十个人要到亚青寺去,十个人的根器不同,十个人的理想不同。有些一听说亚青寺距离那么远,还在高原4000..
我们从净土三经中,获悉西方有一尊伟大的阿弥陀佛,和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儿足以用来形容它,它就如阿弥陀佛四十八..
人和人之间有善缘、恶缘、情缘、恩缘,在我们的生命体当中,就像流不断的水一样。因为我们有思想、语言、行为,曾经的造作如同种子,今生遇到缘就结果了。我们知道了因缘果..
一、缘众生的大悲我们先要明白: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吃,最好的..
有一只猫,捉到一只老鼠。老鼠对猫抗议道:‘你是生命,我也是生命,大家应该平等相处,你怎么可以吃我呢?’猫一听,没想到老鼠也懂得平等,还要求平等。那好,猫就告诉老..
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是佛学界向世人解释不清的问题。先说方位,佛经中说在“西方”,现在的佛教界人士也说在“西方”,从古到今的“修行人”总是会说..
净土所说的“带业往生”,一定要弄明白,不能误以为“我烦恼习气不断也行”。经论说得很清楚,带业只带业习,不带现行。烦恼根没有断可以带去,现行不能带;现行是烦恼习气..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印祖在《复倪慧表居士书》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而《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实际上也是《无量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