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然法师二手房

居士: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

居士: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法师: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信愿持名,尤其是信愿。“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语)。净业行人往生西方净土..

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被称为特别法门,所谓胜异方便,殊胜特别方便。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可以融通的。蕅益大师有一句..

居士:“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法师:这是《心经》的两句经文。“色”就是身体与森罗万象的色法,是现象界的种种事相。“空”是指诸法的体性。第一句“色不..

居士: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对什么是净土法门,我们还不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净土法门就是要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首先,对净土法门..

居士: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法师您认为该如何理解?法师: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要弄清何为宗教?何为教育?在佛教看来,宗教二字是分开诠释的,佛..

为什么天天拜忏,业障还是那么重?对于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的贪恋,住在这个世间一天,第一桩大事提升自己的境界,帮助苦难众生是第二桩大事,这你要搞清楚。你要把帮助一切..

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

居士:《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问师父边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法师:念佛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九法界众生凭自己的..

居士: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示现让人看到,人们对净土的信心会增强的;念佛过程中阿弥陀佛能经常鼓励,那念佛也一定会更加精进的;阿弥陀佛是大..

念佛行人正确的目标定位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但有妄想、杂念、烦恼的干扰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你就不是凡夫,是..

居士:《四十二章经》中佛说二十难中有富贵学道难。佛本身是大富贵者,其弟子中也有出身王族者,佛为什么这样说呢?法师:佛说富贵学道难,是观察众生的根机加以述说的。何..

居士: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法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皈依三宝,持戒念佛的目的..

试论太虚法师“真现实”思想的现代意义南京金陵刻经处肖永明太虚法师有一则着名的偈语: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咸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则偈语,深刻地透显了太虚法师..

居士: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信愿行”?只要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法师: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

念佛不求往生与五逆十恶之人同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悲智,为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难..

居士:请开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的经义。法师: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经文,大势至菩萨向释尊禀白以念佛法门契证圆通的过程。念佛法门是..

居士: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法师: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很..

只有在娑婆世界才能成佛吗?有人说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精进修持后还是要回到娑婆世界来,因为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极乐世界只是修学的地方,成佛不可能在极乐..

居士: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法师:首先我们要认知到凡夫众生都是烦恼重重的,每..

发不出厌离心的原因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用一种非常有表现性的文句来说,厌离娑婆..

居士: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捐款,使他们起烦恼,甚至反感,义工们无形中是否在造恶业?法师:义工本着慈善心,劝他人捐助慈善团体,不算造恶业。..

居士:“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自己一念心性之中,所以不必求生距此十万亿佛土之遥的净土,弟子甚感困惑,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诸佛..

居士: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法师:心空即佛性,佛性是我们本自具有的。无奈无明烦恼厚重,佛性无能透..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境有关系。四、由事故重谓若杀害大身傍生,人或人相、父母兄弟、尊长委信、有学菩萨、罗汉独觉,及知如来不能杀害,而..

问: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念阿弥陀佛想往生,他会在这个时候来接引我吗?大安法师答:这就是怀疑,为什么说为一切世间宣说难信之法,阿弥陀佛四..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缘显现。这一段是说业果是怎么生起。我们看讲义上有一个小圆圈。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当然是由..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一位居士,姓王,因为受五戒,所以被称为王五戒。这个人在当地还有点名气,由于他持戒,大家对他很尊重,很佩服,并且..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家亲眷属、功名利禄,都会从般若的层次作如梦如幻、如露如电之观。然而佛法也不离世间法,诸佛菩萨在教化众生的过程当..

居士: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一字一拜,具体做法可否讲得再清楚一点?法师:读诵、礼拜、抄写经典,都是修行的一些方法。拜经功德很大,所以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