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宗异耶,同耶。答曰:律门虽则重在戒律,略兼持名,究竟同归净土一也。是以律门自古以来,诸大律师,多信净土。何以故..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门的施设。法门平等本无高下,高下是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而有差别。众生的根机既有许多差异,自然修行的方法也分有许多..
问:净土法门摄受各类不同根机的众生,果然是很广大的,我不敢再评议了。然而我也曾听有人提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这种说法,我觉得很满意。此后我也看了一些有关净土方面的..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得诸佛护念,前面讲闻这个经能得护念,第二层次是这个闻信名号得护念,那么这两者同时具足得护念是没有关..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具足持净戒,可见戒律的重要性。而古往今来有一些念佛行..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这四句是第八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这偈颂的意思就是观察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大愿,以及果上成..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已开悟明心见性,则应当效法诸佛施行教化,随类化身,无论入泥入水,在所不辞,不避生死,广度..
英国人罗恩·乌拉现年65岁,数年前得中百万英镑大奖,从此住豪宅,开豪车,买游艇,赴盛会……挥霍金钱仍觉心中空虚。于是重操旧业,经营一家蛋糕店,一天12小时忙忙碌碌后..
第一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求生净土去自安其身呢?舍离受苦众生则是没有大慈悲,专为..
【原文】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禅法门能在第八识上用功,何不舍念佛而参禅乎?弟子愚蒙,不了此义,未知是否,请师证明,..
杜牧《江南春》中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陶弘景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出生于宋孝武孝建三年(456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跨越了南朝..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
【原文】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问曰:或有人言,所观净境,约就内心净土融通,心净即是。心外无法,何须西入?答曰:但法性净土,理处虚融..
苏州曹鲁川的女儿,嫁与文氏。有一条蛇在追逐鸽子,被家人看见了,随即把蛇打死。数日后,蛇的神魂附在鲁川的女儿身上,借用人的语言说道:“我以前为荆州太守,值侯景造反..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突然间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能!你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老菩萨,念佛念了一辈..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土宗很多人的失败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离苦得乐,你本..
【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处菩萨。按悲华经,往昔劫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尔时宝藏如来为轮王授记已。不..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六根清净性昭彰。如来直指菩提路。句句明文在典章。净邦国土妙无穷。七宝妆成极乐宫。..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她叫婷婷,两年前毕业了在北京,研究生学历。毕业以后决定留在那找工作,自己一个人决定在青春时期奋斗下,无论结局如何,只求不留遗憾。上学时期的她很..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
北宋会稽人钟离瑾,字公瑜,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任氏,持节抚孤,勤耕苦织,积攒锱珠,送公瑜读书。公瑜人虽年少,很谙时事,听从母教,仿古先贤,偷光夜读,终于成才..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前一些时候新加坡受烟雾的灾害,听说马来西亚、印尼,到处都放火烧山。必须要知道,所有一切造作罪业,烧山的罪业是最重。你想想看,那..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从此之后,像蕅益大师,这是净土宗第..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对于阐扬净土的经论,要平心静气地去阅读,去思惟。这里面是提出了一个修习净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