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了现在就要干,不能侥幸,不能投机取巧。临命终时还可以,我现在干它干什么?到临命终时我再做。临命终时如果你得了老年痴呆症怎么办?佛菩萨、神仙都帮不上忙,为什..
三恶道都是在受苦报,造作所有一切不善业统统在这里受报。这里面的众生没有工夫修行,虽然佛菩萨慈悲去帮助他,帮助哪些人?真的是有缘人,都是学佛的人,学得都很不错,临..
你看看这个法门,只要「信愿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这个十念就有讲究了,这「下」是最少的,有人说临终十念,这是绝对正确的。临终一念都能往生,最后那一口气咽气的..
尊敬的市长先生,贝托罗斯克会长,南昆大的校长,诸位嘉宾,大家早晨好。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被邀请到此地来,跟我们这么多朋友聚会一堂,谈一谈健康长寿的秘诀。有不少的朋友..
学生: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时时作临终想——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四)」。一、念佛秘诀。生死心..
世间法,古人常讲:「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现在这个社会有报恩的念头少了,非常淡薄了。我们帮助众生,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对於人,一切人,只记别人的好处。他..
赵棠索性弃官,择地隐居,潜心修禅。(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北宋仁宗时期,曹州有一人叫赵棠,姿质聪慧,他在少年时期就能赋诗咏对,乡贤们个个都称赞,赵氏门中可是又出了..
四祖道信与牛头法融(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牛头法融禅师,俗家姓韦,是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岁时,就已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
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故事,感恩你耐心地看完!从前有一个叫化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总要乞讨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
编者按:晚清民国时期虽然时局动荡,但中国却涌现出一大批精英人才,佛门也不例外,可谓高僧辈出,圆瑛大师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圆瑛大师精研佛理,“楞严独步”;又被称为英..
编者按:现在如果上街调查,问大家是否愿意扶起跌倒的老人,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持肯定答复。这种恶劣风气究竟如何形成?人人都应反思问题究竟处在哪里,或许我们都曾在无意..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则是《迦叶诘难陀经》。华人佛教..
编者按:当代大德证严法师善于用故事教育人,这些故事或者出自佛经,或者来自现实生活。证严法师讲完这些故事,都会结合佛法得到一个结论,对读者有振聋发聩之效。书生两手..
我小学五年级,我住在台北淡水河边,我们三个同学,一个姓郑,一个姓陈,我们三个同住在一起,下课以后,就到淡水河边去抓螃蟹,螃蟹把它抓起来就把它脚弄断,好快乐,这样..
神奇小鸟双双至,为解法师心头疑我记得我以前放鱼,然后有一次在高雄,有一些居士就买了很多的鸟,跟我说:“师父,明天带我们去台南的左营的山里面放生。”我想说这个放鸟..
一、彻悟禅师的十种信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则是《大智度论》第十四卷(以及..
净业修持的助行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门: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
一1.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2.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
公主每天供养四五百位比丘,并且亲自料理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每..
1.诸佛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2.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3.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
一1.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见一佛,即是见无量佛;生一刹,即是生无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
心中若有佛法,所见都是善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光菜根谭》:“心中有欢喜的人,到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心中有禅定的人,耳闻是八万四千的诗偈;心中有佛法..
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历史悠久的传统宗派(图片来源:资料图)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历史悠久的传统宗派,以其殊胜的理论和简易的修行方法,一直吸引着大多数信徒,特别是普通百..
编者按:两晋时期,洛阳成为佛教中心,汇聚众多中外高僧,他们或者埋头译经,或者诵经宣讲,或者身体力行、广行善事、印证佛法,为众僧俗树立榜样。在洛阳高僧中,如诃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