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老和尚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2014年10月26日讲于香港早年头我在台湾讲经,在台北市有一个同参道友,他年龄跟我差不多,出家早,二十几岁就出家了,早我好..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2014年10月26日讲于香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选定了净土,念佛往生。他第一参,善知识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修船舟三昧..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2014年10月26日讲于香港【解】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世尊他就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阿难是广学多闻,表这个意思。广学多..

第一个,我们求生净土,是换一个环境来学习,这个环境因为寿命太短,我们学习的时间不够,那个环境是无量寿,真的是无量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我们..

神赞禅师参百丈禅师开悟了,就回去报师恩,度他的师父。有一天,师父冲凉叫他擦背,他就往背上打了一掌说:“唉!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圣,只有一个色壳子,没有灵性!”..

1修行人应当随遇而安,随缘而不攀缘。2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3佛在大乘教里常常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

1现在的社会,天灾人祸频繁不息,一定要觉悟,“世事无常、生命短促”。2人要是能够警觉到世事无常、生命短促,自自然然就会利用这短短的时间,修福积德,多做一点利益众生..

问:恒顺众生中,对于作恶的众生,我等如何令其欢喜,而且又能示其正道?答:恒顺众生要有高度的智慧与善巧方便。如果没有智慧,没有方便,你顺着他;他造恶,你也跟他造恶..

什么叫“不净说法”?说法贪图名闻利养,这叫不净说法。意思就是说心不清净,名利没有放下。说法是利益众生的,如果我在这里说法,先跟大家谈价钱,我跟你讲一部经要收多少..

佛当年身边这些大阿罗汉,佛都不放心,怕他们出去乱说,把人教坏,这要背因果。我们的德行学问比他们差远了,我们出去弘法利生那就更不保险,那怎么办?这是真的,一点都不..

下面,「《赞阿弥陀佛偈》云:我以一心赞一佛,愿遍十方无碍人。是平等义也」。「《会疏》以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为念佛三昧。盖念佛三昧为宝王三昧。具是一切三昧..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世间法要舍,《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放下。一切经教我..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给我们说,这个经论前头引用得很多,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真愿意往生极乐世..

对于学佛,佛法的理太深、太微细了,修学的时间要很长,如果没有耐心,不会成就。即使是净宗这个法门,这个法门说起来容易,实在不容易。真信、真愿,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弥陀大恩大德,微妙难思」,我们的缘千万不能错过,这个错过是真错了。世间一切错过没有关系,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个决定不能错过。「带惑往生,一登彼土,便无退转」,这..

真正念佛,你的工作很忙,你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时间不要长,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把电话都放下,什么人不见,什么话不听,什么电话都不接触,什么都不要看,专心念半个钟点..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世间法要舍,《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放下。一切经教我..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给我们说,这个经论前头引用得很多,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真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有阿弥陀佛,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真愿意往生极乐世..

还有这个寿命,这个寿命是佛菩萨的,不是我的。所以你要问我,请我长住世间,我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能力,你要去问阿弥陀佛。我的寿命四十五岁,确实发心讲经、发心弘..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1集2014年10月24日讲于澳大利亚【解】《胜鬘宝窟》曰:“外使物畏,目之为威。内难测度,称之为神。”表现是外面,有风度、有威..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1集2014年10月24日讲于澳大利亚【解】“世尊”指释迦牟尼佛。《净影疏》曰:“佛具众德,为世尊重,故号世尊。”在这个地方我们..

1在这个世间,有许多人因为没有接触过圣贤教育,心量狭窄,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处处喜欢与人对立。他不知道,与人对立,自己心里就有怨、就有恨、就有恼、就有怒、就有烦..

所以,《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真智慧,起作用,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必须要到无知,然后你才会无所不知,你要有知就有所不知。近代一些科学家讲,科学的说法..

1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般人心浮气躁,很容易冲动,言语稍不小心,那个麻烦马上就来了。所以人家看到你犯错、看到你堕落,人家都不愿意说,为什么?说了,你不接受,会..

1普贤十大愿王,第八愿是“常随佛学”。我们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佛学”是把佛法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与了生死、出轮回不相干。“学佛”就不然,佛是我..

1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菩提是智慧,我们讲得更具体一点,常随佛学就是回归佛陀教育。一切都要回归到佛陀教育,这叫常随佛学。佛教不回归教育,我们到哪里去学?2世间人知见..

1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是什么?他老人家所示现的是回头是岸,积无比的功、累无比的德,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2释迦牟尼佛没有钱给这些众生,..

现在社会上常常看到有所谓的「老人病」、「植物人」,这在佛法里面称作「业障病」。现在这种病在社会上愈来愈多,因此有许多人主张安乐死。这个人完全没有知觉了,就是一口..

「《会疏》曰:欲是诸苦之因,施(度)戒(度)能离之」。今天的社会,太多的人把欲认为是诸乐之因,他不知道是苦,他认为是享受。佛家讲五大类的欲望,财、色、名、食、睡..

特别在现前时代,众生造的恶业很重,果报频繁,苦不堪言。真正学佛的同修,要有慈悲心、怜悯心,常常帮助这些死难的众生。如何帮助法?我们每一天的修持,如念经、念佛、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