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寺妙慧法师简介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息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何为禅?禅就是向上一着、本地风光、毗卢遮那顶上行,是远离能所对待的那种绝待不二的境界..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就是有凡夫与圣人共同居住于其中,分净土与秽土。烦恼重的感召秽土,..

净戒法师《大悲咒经》53

明证法师《佛说四辈经》听佛经净化心灵,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妄心止息不下来,就一心念佛,妄心就歇了。散乱众生数息观:查出入息,就能降伏妄心。贪爱众生不净观:观白骨,观死人..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者,苦谓三苦;苦具者,苦因。心中对苦和苦具不产生嗔恚心,无嗔对治嗔恚,生种种善法为业。苦..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受人天报,也就是极乐世界天人的身分,但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人..

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二乘的圣者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于权教的菩萨,他都不能够究竟了解佛心所在。这就比..

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322至325年)。他那一世是一个很贫穷的命运,可能连生存都有问题。由于这样的贫穷潦倒故,他就发了一个大愿:我以往昔的恶业,这..

史略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鸾大师才有所发展。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当中,佛告诉一位菩萨说: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我今略说,为未来世盲瞑众生(由于什么都不懂,就像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有众生但闻文殊..

通常我们遇到一些逆境时都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倒霉事。一有点儿不好的事情,或者会说,我真是个业障鬼,每天都造业,诸如此类等等的确,佛教讲三世..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们减少执着,也能使我们的头脑更冷静、更清楚;再进一步,便能产生智慧,开发精神的领域。可是从禅的观..

三坛大戒是什么?三坛大戒为汉传佛教出家僧人受戒仪式;依初坛、二坛与三坛正授,分别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2500多年前的一个凌晨,明星现于天上,在一棵菩提树下,有人忽然发出了一声赞叹: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人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农历正月二十三,是纪念唐玄奘法师开始翻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的日子。《地藏十轮经》,全称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由唐玄奘法师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译..

佛教音乐-绿度母心咒(印能法师)

源流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契悟,相承至达摩,于梁代来华,初至广州,后到金陵,与..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讲到五个主题:第一个,远离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第三..

灵岩山是个专修净土的道场。因此,除了数百个出家众以之为安身立命之处以外,并且不少专修净土的居士,常年住在山上随众熏修。在我记忆中经常住在山上的居士有:窦存我、胡..

史略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皆可称宗。宗有教派、有创始、传授、有信徒,有教义,有教观的宗教。三论宗,又称空宗、性宗。与法相唯识为印度本有..

宏圆法师:当代学佛人不得力的几种原因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里所谓不可取的意思,是说佛法都是一时对治的机宜方便,佛法就像药一样,众生有种种烦恼的病,应病与药,这个药就是法。病..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出家众,除住持佛法外,主要在寻求解脱道。戒为别解脱、保解脱。戒法的制定是因为佛子们..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得到安心立命的一个开示。勾曲地区的一位孔生持斋二十年,自己思惟衰老已近,就来问菩萨:我死后怎么办?死后到哪儿去..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