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书曰,惠(随从)迪(道理)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
讥讽和毁谤其他人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到这一种的恶报。什么恶报呢?就是在地狱里要经过一千劫,在饿鬼道里又经过一千劫,在畜生道里又要经过一千劫,然后再做人。再做人的..
如同种子,播于土中已,则能抽枝发芽,而得华果。佛菩萨的名号,密咒,经教。也是如此,“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好比种子种到田中,则秋天会得到花果,佛菩萨的名号,闻..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生于隋大业九年,少年出家,看见西方图颇有所感,夙期往生净土,受戒之后和妙开律师共读《观..
岁在丙午,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
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极乐世界。《印光法师文钞》:“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邪淫者,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印光法师文钞》:“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
永嘉大师说:“不除妄想不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在佛教里,自性、佛身、法身、佛性、真如等,都是指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的..
有个人问,要如何修地藏法门,念《地藏经》。其实,就一句话,你要把地藏菩萨充满你的生命空间。祖师大德说,你要专修,不要杂修。这个专就是说,你要用一个法门来充满你的..
菩萨加持,我们得从地藏说起,地藏是根本,地是什么?地是大地,藏是地上地下的宝藏。我们知道开采出来的宝石、黄金、白银,都是地下埋的宝藏,地上生长的也是宝藏,那是什..
居士问:请问在家里念《地藏经》,会招来鬼吗?海涛法师答:这怎么讲啊?保证会,但是保证超度。跟你讲保证会,你就不念了。你念《地藏经》做什么?念《地藏经》就是要超度..
近几年来,灾难越来越多,众生生活越来越苦,往后还会继续严重。有人问我,‘佛菩萨大慈大悲,如何来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些话说得没错,但正确的意思往往被曲解。诸佛菩..
六祖大师是禅宗的一代宗师,对中国文化贡献很大。他对于佛学的阐明,禅学的修证,尤其后来把很多研究佛法的饱学之士摄受在其门下,使禅宗在中国佛教中更是一枝独秀,展现辉..
故事发生在距今50年左右(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四川省,龙洞村。有一年龙洞村山上发山洪,山上有一尊石雕的菩萨像,洪水把那尊菩萨像冲到了山腰,有一个王姓女人天生驼背,村..
学了这么多年,搞清楚、搞明白了,该放下的得放下,不该放下的也要放下。先度自己,再发愿回向给众生,我真正有功德回向,回向不是假的,是真的。现在我们念一部经,念了几..
紫柏老人云,梦中作得主,则临终作得主,是梦境甚关紧要。乃上床欲睡,亦曾默念,至梦时,仍是纷乱与念佛无关,甚且有吃荤之时,或即觉,或不即觉,诚为可恨可愧。将何法以..
1如果我们修学达到“正觉”这个标准,就是见思烦恼断了。正觉还有一个名称,就好像我们念书,大学毕业有个学士学位。佛法也是如此,第一个阶段毕业,你成了正觉,也有一个..
《2014年金地藏寺冬季佛七法会前行掠影》夫生死海深,非念佛莫能济度;菩提路远,非净土难以到达。然苟非精进,念佛无一成功;如不一心,净土何由得成。今则一七为期精进无..
2014年11月28日,金地藏寺又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佛七,在此之前的念佛堂规约开导也是整个法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上午8点30分许,为了使参加的大众居士能够更完整、具体..
傅大士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大士此语,正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
“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
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经上说:“人生真是苦,孙子娶祖母。”什么使我们忘却过去、愚痴颠倒,甚至将过去世的祖母纳娶为妻子呢?..
其实真正的布施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切都自自然然地去做,就是布施波罗蜜。无论是上供也好,还是下施也好,都自自然然地做。今天你去奉献、付出,对你来说也是一个积..
人的业力是不可思议的。比如你看到他是好好的人,但有时他已经在地狱道,或者饿鬼道了。都不一定。宣化上人在东北时,遇到真实的故事,有个小孩,七八岁,有天他在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