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我执

戒疤又称香疤。指佛教徒为求受清净戒体而燃香于身上所遗留的疤痕。其行为根据或系起自于舍身供养之思想,或系为断除我执。受戒时燃戒疤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

执着与偏见是做人与修行的一大障碍,这是我执严重的体现,会给自他带来很多的烦恼与伤害。我们常常看到生活中固执己见的人,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烦恼。因为自我意识坚..

想破我执,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我执是怎么回事?怎么产生的?在轮回路上,我们经常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一切境相,它有能使自己愿意、高兴、喜欢的,也有些事情是自己不..

核心提示:索达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四川甘孜县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精通汉语,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并将汉文佛典译成藏..

问:请问师父,何为我执?大安法师答:这个我执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候叫俱生我执。通常讲的八识,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在..

“我执”是自缚的蚕茧宋代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他们习惯拿对方开玩笑。有一天,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

“我执”为根,生诸烦恼我们常说: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地盘、我的尊严、我的权位、我的利益、我的时间、我的健康、我的爸妈、我的老婆、我的所有……什么东西上面都要..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于诸菩萨是染污。】在一真法界当中,由浅入深,有十种不染污的无明,有十种的遮..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的我执相貌。第七意识的我执,它的所缘境是依止阿赖耶识的见分而产生的我执,阿赖耶识的..

01人们遇到痛苦烦恼,常常使用一个词汇描述生成这种痛苦的现象原因,那就是「我执」。我执的根源是什么?他们常常埋怨人类的欲望心。于是,他们不停的仇恨欲望,埋怨欲望,..

学习智慧文化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看到“贪”在我的生活中的演绎,也看到它给我带来的种种情绪和烦恼,并引发伤害。我与狗我一直很怕狗,这源于一次和狗的接触中,狗的口水..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如是,就是指上文,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指上文来说的,指这一句经文来说的。不住于相,就是对..

如何破除我执呢?首先要明白「我」。我们可以反问自己,名字是我吗?社会地位是我吗?身体是我吗?最终你会发现,找不到有自性的「我」。佛陀告诉我们,「我」不过是由色、..

问: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内容,只管一字一字地去看,不起一念分别心。这样无分别的读经方法是要有古人的文字基础才行吧?因..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八步骤三种禅修·上》的内容。自开学以来,八步骤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每天定课都会读,但是坦白讲,过去两个月对八步骤的理解往往是走脑不走心..

——关于“自他相换”的修学分享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门,对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凡夫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虽然也知道“我执”是解脱生死的最大敌人,“你我他”只..

我执是最大的敌人一为我执结,自生自利心。认假成真后,罗网罩大空。人的许多烦恼,都是由我执引起的。我执,就是认为自己是永恒存在的,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我”与“他人”..

梁文道讲述佛教很有名的故事,小沙弥自信的喝酒,结果犯了四戒

通过学习《生命的回归》,我懂得了作为佛弟子,活着并不是简单地为了生存而生存,也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一生;活着更是要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过有品质、有意义、有..

对治我执的界分别观界分别观,又称界差别观。界,是差别界限、类别的分际。一切现象乃至观念,都有其名、相、体、用,也均有它的界限、范围,故称为界。界分别观是观想构成..

我执我见六道缩影2009、11、12——传喜法师于马来西亚滨城开示今天这么殊胜的日子——天降日,我们海涛法师也降到我们的滨城来了,带来了这个世间最尊贵的佛法。我们在座的..

去除我执修证菩提常行修持、常做佛事、常修清净行、常修诸善法等等,虽是语句的名称、想法不同,但意义都是相同;所以我们要把回向心扩大,要得大菩提,然首先当应得证法空..

过度追求完美,是我执的表现心理学家指出,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不利于身心健康,他们建议,要降低其标准,学会偷懒。站在佛教的立场,学会偷懒或无所谓,克服了..

《秘史趣闻》佛法观世界 请关注公众号:mishiquwen188

佛教的“消极”——不给我执加油因为我们口里念的无量光无量寿,你要皈依,恰恰你要把身心全部要没有踪迹,你有我执就进不了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在禅定当中可以破我执,禅定..

习性与我执何谓习性?在你的理性中认为该这么做,然而却没有这么做。在你的背后似乎有一个黑影,一再地推着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比如习惯性抽烟、偷窃、说谎等,也就是习惯性..

为何佛教不管在家居士的戒律?窦文涛跟梁文道提的问题绝了

看慧律法师海量视频,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