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1.无间断:念咒有四步:受—读—诵—持。受:先要找一个,自..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出家人可以开悟,在家人也同样可以开悟。在禅宗的灯录里边,《五灯会元》也好,《景德传..

执着与偏见是做人与修行的一大障碍,这是我执严重的体现,会给自他带来很多的烦恼与伤害。我们常常看到生活中固执己见的人,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烦恼。因为自我意识坚..

修地藏法门,皈依地藏菩萨,就要学地藏菩萨。我们看地藏王菩萨在久远劫就发大愿,一直在行善,从那一天开始“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直在积功累德,一直..

即然称为共修,就应当要有共同的理念,统一的方法。比如说,共修念佛的,就应当一心念佛;共修持咒的,就要一心持咒;共修《地藏经》的,就要一心诵经。以此类推,于八万四..

在佛教里面,像密勒日巴有时候在关里面,在洞里面闭关,有那些魔在障碍他,密勒日巴念很多咒要赶走它们,怎么赶都赶不走,小的走了,大的跷着脚在那边:你能够拿我怎么样?..

念佛的人,或在梦中、或在定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感应。不是有意、不是去求,但是信心十足,相信佛说的话,真话,不是假话,西方真有极乐世界、真有..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关于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一、着装寺院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自然我们的服装也会对这种环境起着一种衬托作用..

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寺院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佛教居士到寺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行。护持三宝,听经闻法,借助寺院的清静道场修福修慧,最终出离生死,所谓“亲近善士,..

1、寺庙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2、不得盗取寺庙的水果。3、入佛堂不得吸烟、穿拖鞋、皮鞋、嚼槟榔或口香糖。4、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5、进佛堂,不得高视佛面..

问: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想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精神不溜号呢?答:你倒在说一个实话,说明你还用过一点功夫,才知道自己妄想杂..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

家里有地方,最好空出一个房间来供奉佛菩萨,这当然是最理想。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礼拜、祷告、忏悔、修心养性的处所。平常劳累时,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听佛乐消除疲劳。烦恼寂..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1.如说修行供养按照佛陀所说的种种法门修行,也就是依法修..

对于在家居士,佛告诉他们,正念指的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这六念。一、念佛念佛,是要思念佛陀的功德。佛陀具有无量的智慧与慈悲,他万德庄严,有求必..

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汝把发愿之话,当做平日实行之事,那一样做得到?发愿系所期者远,故无病而有大益。若平日行得到者则可说,行不到者..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作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障深重的凡夫怎么办呢?那么千经万论共指,往圣前贤做榜样的告诉我们,法界当中,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是我们..

超度这桩事情认真的来说是要修行证果才行,你才有能力超度,你修行没有证果,你都没有能力。你看看古时候宝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那么样有效果,大家都知道宝志公是观世音..

妙祥法师开示:这个刚才我已经讲了,在家居士更得严格持戒修行。为什么在家居士反而要严格持戒修行?因为我们所造的业更多,所以戒律更得严。佛制戒都是根据我们造业情况来..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实大多数人都缺乏正确的上香常识,因此才会被各种商贩钻空子利用。所以一直都很想写点文章普及一下上香的知识,希望大家看过之后也..

忏悔重要,用什么忏悔法?现在有人提倡用占察法来忏除业障,好不好?好。你问我学不学?这个东西我过去学过,时间不长,没超过半年我就不学了。为什么?这句佛号比那个强多了,..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作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

佛陀还常以花来说法,《五灯会元》记载,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当时大众皆默然,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于是说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至于念佛方法,净宗经典与历代祖师大德提供了诸多繁简浅深的行仪。现代净业行人可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状况,择一相宜方法修持即可。念佛以往生净土为旨归,亦以对治烦恼,遣..

用慈悲观来放大自己的心量首先,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心态,如果特别痛苦,或者生嗔恨心,也就是愤怒的心——实际上这种心态很多都是心胸狭窄导致的。我们大乘佛教当中有一种叫..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得文殊菩萨启迪智慧,开根本智,然后奉菩萨意,历五十三参。参学的第一位善知识,就教祂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提到的五十二群伦,每一..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

甲三、罪除之相我们看甲三的罪除之相。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

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庙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的供养。护法护法,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