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科学家遇到佛教“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我常常想,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反映..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
回是回转,向是向着一个目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修学的功德不要为自己,如果说为自己求福报、求长寿也能得到,那个利益太小了。佛教给我们,你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
现在是一个科技时代,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科技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题目。近四百年来,科技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一方面,它改..
一、七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堂里摆设上百组的七供。每一组七供包括:水、水、花、香、灯、涂、食。亦有八供,则是增加乐器。这七供或八供也可以完全以水来代替。二、供水..
学佛的同修,有一句口头语,就是‘随缘’。大家都常说随缘、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呢?原来随缘二字,具足应该说是‘随顺因缘’。因缘二字,在佛经是非常深奥的名词,是要解..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布施,是中华文明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佛教中最为看重的修行法门。我们知道,在佛教中有六波罗蜜修行法门,这是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
学佛道友在修拜忏时,若无明师指导,往往不知如何说罪忏悔,而这又是消业灭罪的一个重要程序。近读宣公上人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感觉文中对此问题指导明确,很有特点..
佛教的教法可以涵盖许多不同内容的层次,从民间信仰的层次、高级宗教的层次、哲学的层次以及到达实相无相的层次。若从实相无相的层次而言,这是佛教的根本,也是佛教的基础..
济群法师答:现在有很多人通过养小动物获得生活乐趣,并成为业余爱好。但我们可曾想过,把小鸟关在笼内限制自由,是对它正常权利的损害。所以,菩萨戒规定,家中不可豢养狸..
我们很不幸生在这个魔强法弱、去佛甚远的末法时代,可是在不幸之中又幸遇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既省钱,又不费精神,很容易而且方便,因为念佛就能成佛。为什么念佛会成佛呢?..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仍然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取舍,此处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初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我要怎么修行?要诵什么经,持什么咒,做多少功课合适?一起来看!什么是修行?佛教讲的修行,并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而是通过这些形式帮助我们引发..
末学,有多义。如《庄子》中“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这里的末相对于本,庄子认为德教等是根本之学,而兵刑等是枝末之学,此谓末学;又如《史通·惑经》:“岂..
人本是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红尘,思想一旦成为高峰,站在上面俯视芸芸众生,便有了超脱的意味。站在人类思想高峰的人,普渡众生,便成了佛..
《圆觉经》: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后注】: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说:虚空中实..
梵钟的产生是佛教东来、寺院兴起的产物。梵钟就是佛钟,顾名思义是供寺庙做佛事用的,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另外诸如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所以,不同用..
虚空藏菩萨,又称为虚空孕菩萨,他具足福德、智慧二种宝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广大,所以称为虚空藏菩萨。他能出生无量宝物,满足一切众生的欲求,所以他是最根本的财宝本..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
佛教徒拜见长老高僧,礼敬诸佛菩萨,在不同的场合,为表示自己尊敬与虔诚的程度,有各种不同的行礼方式。这里包括了从简单的合掌到复杂的行十方礼。合掌以两掌相合,十指相..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胎儿出世时,要经历生育之苦,母亲受苦..
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这句佛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有时人们还开玩笑似地自己常常合掌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并不是所有口诵“南无阿..
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消除他的恐惧,这一类的布施叫做无畏布施。其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譬如国家受到外国的侵略、战争;在这人心慌乱的时候,从..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
说到轮回,我们往往联想到前生后世,以为那是玄妙而不可知的另一重世界。其实轮回的内涵不仅于此,从广义上说,轮回就是一种心理重复。所以我们不是此生结束之后才去轮回,..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时候称它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是“鱼板”。据《百丈清规注》和《佛教仪式须知》这两种典籍说:“相传:鱼类目不阖睛,昼夜常..
各位居士,对三宝要生起绝对的恭敬心,没有恭敬心,想从中获得福报是不可能的。印光大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