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恶见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骄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贪嗔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或十使。

列表说明如下:

┌1贪──贪爱五欲───────────────┐

六│2嗔──嗔恚无忍───────────────│

根│3痴──愚痴无明───────────────├─五钝使┐

本─┤4慢──骄慢自大───────────────││

烦│5疑──狐疑猜忌───────────────┘├─十使

恼│┌1身见(萨迦邪见)──执取五蕴根身─┐│

││2边见────执取常断二见─────││

└6不正见─┤3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五利使┘

│4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

└5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红果村因盛产红果而得名,但离城远,路程差,野生生果运到城里就被抖烂了,再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野生生果也不走俏,卖不了几个钱。后来有人说红果树是红木,用来做家私十分好。没..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中介绍,光目女是地藏菩萨前身,由于宿世为救亡母,发大誓愿,来世度尽阴间悉数众生,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早年,有一位大罗汉,他和小沙弥在山中修道。沙弥每天出去讨饭,都要经过河堤,这一时期非常难走,沙弥每次经过,都会跌倒在地,弄脏食物。沙弥非常悲伤,从头捡起饭菜,选..

克服贪欲在这世间,如果能够降伏难以克服的贪欲,则苦痛远离,如同水滴滑落莲花叶。放逸人的贪爱,如同蔓草到处增长(攀缘),他们不停地生死轮回,一如林中的猿猴不停的寻..

浅谈贪爱贪爱,被作为佛陀四圣谛中集谛的主要内容,四谛又称爱非爱缘起,断除生死之根贪爱,证得涅槃,是佛陀四谛中灭谛的内容。贪爱会引起忧愁,贪爱会生起恐怖,毫无贪爱..

真正愚痴的人佛陀说:愚人若自知愚昧,基于这份自知,至少可认为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自知,反而自认聪明,就真的是愚痴的人。自知愚痴的人,其实是聪明的人。愚痴却自以为..

远离贪爱贪爱依字面意思是渴爱。包括贪爱心及其相反的瞋恨。佛陀明确指出贪爱为苦因。佛陀明确指出贪爱为苦因。佛陀指出,在缘起流转中,渴爱是缘于身受而生起的反应。心念..

文殊菩萨为众生解答疑难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佛所具足之种种功德,均称佛法。故知,广义而言,佛法一词,包含极广,上记..

一念嗔心导语: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由于嗔恨导致的辱骂和争斗。或是因意见不合而彼此恼羞成怒,或是因利益冲突而彼此怒目相向当他人对我们构成影响和伤害时,都会引..

对治嗔恨心一时,佛在王舍城。果嘎勒嘎比丘住在萨呷玛山,此山环境幽美,鸟语花香,十分僻静。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经常对他供衣物药食等。当时,舍..

贪得无厌因为人有贪念,即使现在对目前的状况满足了,但过段日子又开始觉得不满,人的欲望是会随著环境和心理改变的。而且人与人之间是有比较的,当别人的生活状况高于自己..

除疑网尊者,即除疑菩萨。众生疑惑交织有如密网,从诸佛法可除疑网。据《十住婆沙论》卷五载,尊者己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转法*、雨法雨、击法鼓、吹法螺,..

好人有好报,做人莫贪心,切莫再回头红果村因盛产红果而得名,但离城远,道路差,野生水果运到城里就被抖烂了,再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野生水果也不走俏,卖不了几个钱。后来..

蠲慢意尊者,即蠲慢意菩萨。据《宝女所问经》载,佛陀游于如来宝净高座,升菩萨宫讲说无量颂时,尊者不礼敬佛。后捐弃慢意,坚信佛法修行,获得很大法力,可在须臾之间游行..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

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鬧的安达..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你就麻烦了,你一千..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要,连妻子儿女也不要,就是要把气泄出去。但是这个气没等泄出去,命都丢了。人就是这样。对一个修道人而言,嗔心更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