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恶见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骄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贪嗔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或十使。

列表说明如下:

┌1贪──贪爱五欲───────────────┐

六│2嗔──嗔恚无忍───────────────│

根│3痴──愚痴无明───────────────├─五钝使┐

本─┤4慢──骄慢自大───────────────││

烦│5疑──狐疑猜忌───────────────┘├─十使

恼│┌1身见(萨迦邪见)──执取五蕴根身─┐│

││2边见────执取常断二见─────││

└6不正见─┤3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五利使┘

│4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

└5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三山岛庆生纪实文∣果云摄影∣惟桐、果咚等去年十月,部分师兄到三山岛,聆听了三峰禅寺寂静法师的开示,并在法师带领下诵读《药师经》。虽然时间紧,但师兄们体验了农..

学念佛法门只听佛的,记住这句话。这个法门只以佛愿、佛说为依据。为什么呢?等觉菩萨未得佛力加持,不能究竟明了佛境界。蕅益大师在《要解》中,是有明确这么说的。一声阿..

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这个偈子说,我们的一切惑业、灾难、苦轮都由贪心而得建立。就这个贪心是我们..

贪、嗔、痴的含义:佛学上的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它缘起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人间的种种种种都叫..

嗔恨心来自于不慈悲,来自于自私自利,来自于我执我见。嗔恨心的果报,过去生都是淫欲心非常重,淫欲心重的人,今生来到人世间嗔恨心就重,嫉妒心也重,啥事都看不惯,来气..

【原文】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言有有具者,上一有字即三有之果,有具即三有之因。对于有和有具不要贪著、执著,要生起厌离心,因为它..

一切将“禅定”说得五花八门者皆可对照此“镜”,最终就是四个字:了无所得。

什么是不轻慢施呢?在了解不轻慢施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在清代宝华山的见月律师所著的《一梦漫言》中曾经讲了这么一件事:顺治九年时,江南遇到蝗灾和旱灾,寸草不生..

梭巴仁波切,一九四六年诞生于尼泊尔梭罗昆布区,从小就被认证为该区大成就者劳朵喇嘛的转世。劳多喇嘛一生中的最后二十年,都在岩洞中修行,到最后几年,完全不需要睡眠。..

心态的禅修要领是,运用正确观念,指导人生,处理问题,完成心态的改变。《自然的回归》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告诉我们,一味追求物欲,抵达不了幸福,还会使我们失去内心的宁..

人有没有来生?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哪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也有人说,人有来生,一颗种子种到泥土里,都会再开花结果,会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

阿噶巴仁波切《喇嘛庆诺》净化心灵的佛教歌曲

浙江嘉兴沈某,为四川泸州刺史,被提升太守,为人慷慨好施,亲戚朋友都受了恩惠。只是日常私生活很奢侈,在任所时,衣服车马以及室内陈列之物,莫不讲究华丽,日常饮食鸭脑..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无苦集灭道,这叫四谛法门,也叫四圣谛。谛是真实无虚假之意,也就是真理的意思,称为谛,依四谛法门而修可以超凡入圣,所以也叫做四圣谛。四谛法门是..

扎西给卓玛讲述事实真相,卓玛一脸疑惑的看着桑吉,她会如何想

普巴扎西仁波切,出生于1968年的理塘喇嘛垭,是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柯日寺主持。普巴扎西(简称普扎)仁波切(1968年生于理塘喇嘛垭)。现为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柯日寺主持,..

刘珂矣经典古风歌曲《半壶纱》听得如痴如醉太美了!

法苑珠林记载:唐朝时封元则,是渤海长沙人。唐高宗显庆年间,任光禄寺大官,掌理膳食幕。当时西域番族于阗国王,前来朝见天子,带来吃剩的羊,共有数千只,于阗王全亳元则..

〖原文〗轻慢先灵。〖释义〗轻视怠慢祖先之灵。〖说明〗祖宗、父母死了以后,他们的阴灵常在,就叫做先灵。凡是殡殓无礼,居丧违制,安葬不迅速,斋祭不诚恳,拜扫不勤劳,..

〖原文〗贪婪无厌。〖释义〗贪得无厌而不知足。〖说明〗以口取物叫做婪,就是形容人的贪心,就如同口对食物一样,永远都没有厌止,没有穷极啊!老子说:“罪莫大于多欲,祸..

〖原文〗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释义〗因为贪图利益而冒领钱财,竟然敢欺日了君王长官。〖说明〗为人不忠不孝,竟敢欺瞒君亲长上,纵然是能够一时地富贵,大多不久之后,就..

供养有法供养、力供养、财供养。供养的目的是断除内心的贪恋与执着。上等根基的人,他会特别贪执善根和福德。有善根有福德,才能得到佛果,才能脱离轮回,最起码也能生生世..

佛家常讲修行,修行的法门有很多,但有几点与现代人的心态以及心理学的概念有关,现在与各位进行分享,在佛性的修行中讲忍辱,有自度度人和福慧双修的效果,所以如果以面相..

很荣幸能参加好文推送的学习,感恩学长们给我分享的机会,经过这次学习,好像有把钥匙开启了我“生锈”的大脑,非常受益。文化静心慢生活公众号给我的体验是:内容丰富多彩..

〖原文〗慢其先生。〖释义〗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地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地有失弟子侍奉老师的道理啊!〖说明〗父母生下我们的身体,必须要靠先生的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