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
编者按:佛教讲身口意三业,可谓周到而又详实。世人往往只重身业,认为只有真正做出为非作歹之事,才有可能遭受恶报,至于说几句话、兴起几个念头,很难引起世人重视。其实..
编者按: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
编者按:很多前贤都说因果轮回是佛教的基础,离开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就谈不上佛教。近代高僧倓虚法师说过,惑、业、苦三者是轮回之根,因为迷惑必然造业,造业必然受苦,愈..
问: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家庭的烦恼我是越挣扎却越深呢?慧广法师答:家庭当中,除了儿女、夫妇、就是父母,都是彼此最爱的亲人,但为什么越是亲..
「对治烦恼」是整个修持的重要根基。有时我们在佛堂中修持,环境很舒适,所以觉得自己很有慈悲心、禅修很好。其实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或与亲人家人相处中,才能看得到佛..
世间万物相待而存,缘起性空何必执着。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才感受到忧苦缺憾。我们被善业牵引走向暂时和..
摘自《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第四集2013年5月30日讲于斯里兰卡尊敬的强帝玛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们:今天下午这一堂课我们谈谈世尊在大乘教里所说的..
无论是身体要行动还是口中要讲话,首先都应该观察内心,观察发心和动机,看自己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通过观察,若发现内心是烦恼或恶念,这时自己要稳重,不能被烦恼所转,..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不管身在何处,不管与什么样的人接触、交往,都要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
在万法中觉知实相在修习心念处之后,再修学法念处,如此一来,四念处可说是圆满了。在万法中觉知诸法的实相,是法念处禅观的根本意旨。我们可以先从如实觉知自己的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