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本烦恼指什么

念佛让我们得到安心和清净有一居士问我,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吗?念佛法门的终极关怀是解决生死问题,但它同时也关照当下现实的生命。念佛可以让我们得到一..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是佛教徒常用的回向偈。究竟“三障”是什么?我们借用《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讨论三障。《瑜伽..

一信徒问师:师父,师父,请您给开示一下降伏自心烦恼的方法好吗?感恩您的慈悲开示,阿弥陀佛。师答:古人云:“安禅不需山和水,灭却心头火自凉。”降伏自心最有效的方法..

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是佛教徒常用的回向偈。究竟“三障”是什么?我们借用《瑜伽师地论..

朝山时以佛的德行自我勉励,就能与佛相应朝山是佛教徒至名山大寺,以忏除业障或还愿的朝礼行为。很多人欢喜成群结队到山上寺院朝礼,少则百人,多则千人,队伍庄严威仪,让..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一番,见到一位出家师父,即问洗手间在何处?那位师父以手指示之,女士头也不抬,便说:‘带我去!’等方便回来,恰遇..

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烦恼。通过学习佛法,就会知道处理烦恼的方式。那就是,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用“断烦恼”或..

学佛要除却烦恼、求得智慧《六祖坛经》云:“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学佛就是要除却烦恼、求得智慧。但是,不要讨厌烦恼。没有烦恼,则不需要..

我们的烦恼之所以滋生不断,大都是因为太惧怕烦恼,又像强迫症般的想与烦恼划清界限。这种对于烦恼患得患失,从而又想通过蛮力制止打压的方式,来杜绝烦恼再生的隐患,此法..

有一信众问我,念佛一年多了,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请开示如何对治?其实,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烦恼习气,这是正常现象。所述“越念佛烦恼妄念越多”很正常,不念佛时烦..

五停心观从前,有一个人得了癞病,全身长满了恶疮,溃烂流脓,苦不堪言。一天,经过一处长满茅草芦荻的园林,被草尖所刺,痛彻心肺,于是生起瞋恨心,对着园林破口大骂。佛..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精神上却很难说越来越愉悦。虽然购物、上网、旅游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便利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惬意,然而我们会发现,短暂的快乐之后,自..

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了。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学会接受。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痛耻恶业,那么修行成就就容易。经典上面有很多的比方..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隐居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

在调伏烦恼过程中,“觅心了不可得”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人的心很容易从杂染的功能转成清净的功能,但有些人就转不过来,即使修不净观也转不过来。有些人不修“觅心了..

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时,一个用金杯,一个用泥杯。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前者得到了虚荣的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中。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

【经典原文】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无量寿经》【经文解释】说的简直就是我们的社会现实啊!佛说的不是几千年以前的事,就是2012年的事。现在人炒..

世间烦恼,皆出渴爱,然心若自由,则惊恐自消。人总是在不断地渴望中烦恼和痛苦,殊不知每一段痛苦都藏着一份大智慧,不乱于心,不困于情,让自己释怀,唯有活在当下,不断..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经典原文】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无量寿经》【经文解释】说的简直就是我们的社会现实啊!佛说的不是..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依从错误的教导,五、习惯,六、错误的概念。造成烦恼的基本原因,是过去所做的不善业,存留..

烦恼都是空人,是这世间烦恼的源头,但也是唯一可以拥有静心的生命。如果你追求的是,没有任何烦恼和焦虑的平静,像明镜不惹尘埃,像湖水不起波澜,除非你脑死,否则,这只..

一切忧悬所不能逼名为二禅【经典原文】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楞严经》【经文解释】阿难!这三层天,..

佛法是对治、降服烦恼的方法,但是讲到对治烦恼的时候,有些人误以为是压抑烦恼,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刻意地不生气等等。有些人的确寻求的也就是这种暂时让烦恼消失、逃..

金刚窟文殊菩萨像文:净庐译自《清凉山志》“金色界里月,五台山上雪。云端狮子儿,空中霹雳舌。谁识饮牛翁,原是甘露灭。宴坐金刚窟,似踞猛虎穴。玻璃一盏茶,聊清烦恼热..

《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意思就是说如果人的内心清净,他的血就清净,那么病也就会比较少。那么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烦恼呢?就是..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槃的根本。生死的根本是攀缘心,涅槃的根本是常住真心。我们刚开始的发心就是依止无明烦恼,为..

问:有些时候烦恼好像很容易降服,有时候却又被它折腾得够呛而不自知。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麦彭仁波切说过:“烦恼如同盗贼,如果能及早认出它的身份,它也就无机可乘了..

问:修行人如何尽早发现并断除内心深处的傲慢烦恼?索达吉堪布:傲慢是一种比较难以觉察的烦恼,其他如贪爱、嗔恨烦恼,当修行人稍作意内省自心时,便能清楚地觉察。而傲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