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身为一位需养育幼儿及照顾家庭的母亲,每日生活中甚少有闲暇。而我所处的社会环境氛围也相当边陲,并不支持修行佛法,但也不会对之怀有敌意就是了。我置身目前处境,..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只要能够运用佛法转变凡夫的生灭心、妄想心,将之转化为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学会转念的功夫,心与法相应,那么自然我们的心清净了,自然就会有瓜熟蒂..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学佛(资料图)当我们真正发起广大的利他心、长远的菩提愿时,一定会关顾整体、缘念团体,一定会通过了解与理解获得佛法的正解,也一定会付诸行动,努力服从师长教授、服务同..

林清玄(网络图)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我的人生几乎是最底层出发的..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佛在世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儿子去世了,他的父母整..

我是奶奶带大的孙辈中的第一个孩子。2012年四月初,在弥漫着梨花香甜味道的空气中,奶奶走了。据给她穿衣服的长辈们说,奶奶走的时候的身体很柔软。而这一年,我还没有开始..

导师曾说,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那么,我们这些知道了“佛法这么好”的人,怎么跟身边的人说“佛法这么好”?我觉得这个倒不是太难。我的那些学科学又唯物主义的同..

尊师重道(资料图)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师,不论做学问、学艺和学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虽然明师未必出于明师之..

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就做多少;不知道的,..

现在有的居士刚刚对佛法生起信心,还没有良好的佛法基础,就特别着急地兜售自己的信仰,并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别人指指点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当遭到别人反感时,他..

我们进寺庙进行祭拜的时候,会发现佛和菩萨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着的,这是为什么呢?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我母亲信佛,但并不大懂得什么佛理。我在童..

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以舍利弗来做契机众。舍利弗这位上首弟子的状态是法眼净的大阿罗汉。那么法眼到底是什么状态呢?为什么全篇就是佛陀对舍利弗在说,而智慧第一的..

宗喀巴大师像(资料图)引言: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蒙藏地区佛教徒,是每天如何学佛行佛,包括“行住坐卧”的具体情况分享给大家。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蒙藏佛教,学佛行佛必须有严..

为什么我自己选择修净土念佛法门?而且我也劝同修们,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净土念佛法门,千万不要改题目,千万不要放弃这个法门。为什么呢?净土法门不靠自力,就是自己的力量,..

汉地的祖师实在了不起,尤其是禅宗的,禅宗的修行方式,是非常贴切汉地人的性格的。比如丛林制度,丛林里头要出坡干活,种田。在修行上,每天的共修就是早晚功课。从早晚功..

问:我内心怀抱着无比虔诚,坐在这儿想着,若说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创造者,那真是一种傲慢。然而我明白佛教教导我们谦卑。你为什么认为逻辑思考能使人了解伟大的宇宙整体?这..

盲目的崇拜会阻碍我们前进跋迦梨是沙瓦提城里的一位婆罗门。有一天,他目睹佛陀到城里来化缘,佛陀安祥沉着的外表深深吸引他。他更因为对佛陀的执着而出家,加入僧团,俾能..

今天有位网友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许多人听一些法师、活佛、堪布、住持及居士讲经,听说上供、下施的功德很大,或者在佛经里看到要'放下',便不顾家人看..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作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

我们心中经常有很多的压力,把别人不好的思维对自己的伤害牢牢记在心中,成为一种精神垃圾,如果不能把这些垃圾每天清空,时间长了就会伤害自己的心灵。要想通想明白,克服..

学佛要从原始经典开始,就是先背经。现在人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认为我要明白了佛经,才有用。你看古人用词,是用悟道,是去悟。不是用大脑去想,悟是心开了,叫做悟。现在弘..

外在皈依住持三宝,是为了启发我们的自性三宝1。网友:顶礼法师!法师您好。我是一个25岁的小姑娘,很没有安全感,因为家人近几年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我时常很恐惧,恐惧家..

善士提问:师父,学佛人为什么还会被众生附体?恒传法师:大家要记住,真正修学佛法的人,真正的学佛人,是不会被附体的。现在很多人说是学佛了,搞很多歪门邪道,没有正知..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马祖云说:善恶事上不滞,即是修行。也就是于一切善恶、好坏..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一、基于某..

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边讲道:“学佛要投明师”。活佛不住世了,我们依经典为师,但是对初学,经典又读不懂,依什么样的人为明师呢?在修行当中,如果能找到自己心目..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习才成功的。我们生死心不切,不发长远心,病来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所以《楞严经》说:“凡夫修行,如隔日疟”..

我们对于整个宇宙一切万法不执着、不怀疑,你自自然然就豁然大悟,事实真相就明白了。我们初学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只好用“佛经语”,“熟思惟之”;然后“各自端守,终身不..

下面我说第二个问题,守住修行人的本分。这个比做人的本分,你就要提一个档次了,对不对?你平平常常的做人,和你现在是一个修行人,他这个本位就要提高了,就和原来的那个..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