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基本思想04——在网络佛学班的开示之一济群法师6月17日:关于“三法印”我们把有关“三法印”的内容安排在“世界观”这一部分中,因为“三法印”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实..

佛法的基本思想06——在网络佛学班的开示之一济群法师7月8日:佛教的道德实践《佛法概论》的最后一部分是修证的内容,而实践在佛法的修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修证的内容包括三..

佛法的基本思想01——在网络佛学班的开示之一济群法师2001年春,在济群法师的亲自主持下,戒幢佛学教育网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网络佛学院,利用多元的弘法方式,为更多信众提..

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李向平(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一、禅宗信仰及其社会实践模式中国佛教史上的所谓正一邪冲突,不仅仅是政教关系,关键是“个..

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龚隽达摩大师到六祖慧能大师,这一时期在禅宗历史上叫做“早期禅”,也叫“初期禅”。早期禅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修禅的人或禅师要不要读经典..

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合一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李向平永明延寿禅教融通、禅净一致的思想及其主持编撰的《宗镜录》,对于禅..

“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对当代佛教的影响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哲学系沈海燕一、“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当代中国的“人间佛教”,以关注现实人生为特色,..

老梁讲述国学大师南怀瑾也犯错误,南怀瑾对传统文化贡献!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突现佛教思想的基本点——评业露华《中国佛教伦理思想》严耀中宗教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展示自己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提供社会道德的源头之一。直至十九世纪后期,佛..

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吕有祥摘要:本文对明代禅门巨匠和诗僧楚山绍琦的禅学思想作了分析,楚山以“真如自性之心”为宇宙万法的本源,力唱心物一体不二、儒道佛三教一致,主..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四月念佛七法会(四月初三下午)思想和行为造成的果报人的行为好坏和人的思维好坏直接有关,也可以说人的行为是暴露人的思维。行为和思维造成的果报是不..

关于“佛教文化”内涵问题的一点探讨杨笑天内容提要:赵朴初等老一辈佛教家生前都提到并阐释了“佛教文化”的观念,但那个时代的阐释是有那个时代的不得已的局限性的。时代..

中国文化的瓶颈与出路——以佛教文化破解历史怪圈杨笑天内容提要:近代,当中国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时,所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文化的差异,而历史上制约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因素..

略谈佛教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文学博士杨笑天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对“佛教文化与和谐社会”问题的一点思考。限于时间和篇..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李富华惠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着..

从《曹溪通志》再谈惠能的佛教思想李富华台湾《明文书局》刊印的《中国佛教史志汇刊》收录了《曹溪通志》,使笔者有幸阅读此书。这里首先要感谢台湾同行赐予的这个机会。不..

杨岐派为临济宗之支派,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杨岐宗。以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弟子杨岐方会(992~1049)为开祖。方会初从楚圆掌监院事,后住筠州九峰山,未久,栖止袁..

现代佛教:太虚大师的思想背景贵州大学宋立道太虚大师酝酿和倡导现代佛教改革的活动始于上一世纪最初的十年。见诸史册的则有以下这些重要的事件:1912年,与同学仁山等在南..

禅宗与和谐韩廷杰佛教为了推行其和平理念,开示了一个理想君王形相—转轮圣王。在转轮圣王的统治下,人民和睦相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转轮圣王处理国际事务的..

早期禅宗的楞伽禅要点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宋立道佛教传人中国后,禅法或禅修一直在民间流传。最初,禅法的理论所依据的是东汉至南北朝时译出的禅经。菩提达摩于六朝齐梁间..

禅宗四祖道信的禅学宋立道一、道信禅学与之前的楞伽师们的关系我们今天讨论道信禅师,实际上是寻求并肯定早期楞伽师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的意义。准确地讲,也就是总结“南天..

弘扬佛教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以辽宁朝阳为例华方田在挖掘、整理、弘扬传统地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民族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

古代浙江籍佛教学者与中国文化文章转自浙江学刊(杭州)1988年第3期作者:华方田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一直存在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击撞、冲突与调..

广东梅州千佛塔寺大悲息灾法会开示觉明法师2003年8月4日—10日(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三日)“千手”的涵义“大悲神咒,中道神章,圆融无碍妙难量,结界净坛场。大众宣扬,热恼化..

觉明上人念佛法门法语一居士问:念佛法门和禅宗、密宗持咒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法法圆通。一法通法法通,一经通诸经通。人的知见有所不同,根机也有不同,信仰也有不同。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