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主要思想

龙树菩萨的大乘佛学思想略论清远法师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释迦的龙树,出生在南印度毗连婆国。为近世多数学者所公认的生卒年代,大致推定在公元150年至250年之间,龙树..

三、法藏大师对《华严经》宗趣的理解1、《华严经》的立场与组织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是在继承法顺、智俨大师思想传统的基础上,组织教理体系的集大成。法藏大师将法顺大师..

四、法藏大师法界缘起说的组成通过对上举《华严经》要品的解释,即可显现法藏大师成立华严思想的根本背景,但从《华严经》整体上独特的“说相”与“结构”看,却是依《华严..

第三章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第一节绪言印度的大乘佛教,共有三大流,即是中观(空)、如来藏、唯识的三系。其源头,当然都与早期的佛经有关。佛教的根本思想是缘生观或缘起..

第二章明末的净土教人物及其思想第一节绪言若以修行净土法门为宗旨,或以求生佛国净土为宗旨,当然可称净土之教为净土宗。若以祖祖相传,以心传心的法门为标准,如《楞伽经..

遍老僧教育思想探微——纪念上遍下能院长诞辰一百周年宗性一、缘起大约在1993年5至6月顷,遍老为四川省佛学院学生讲授过怡山禅师所着《怡山发愿文》,笔者不聪,于遍老讲授..

遍老佛学思想管窥宗性一、缘起蒙乐山市佛教协会相邀,由乐山市佛教协会、峨眉山佛教协会、乐山乌尤寺联合举办的纪念遍能大师圆寂五周年及乐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将于2002年9月1..

中观思想的实践(上)1991年7月4日讲于高雄佛教堂「中观思想研习营」主讲:释传道纪录:谢芳珠壹、前言各位法师,各位学员,大家早安!这一次原本安排了学有专精的蓝吉富老师..

中观思想的实践(下)主讲:释传道纪录:谢芳珠参、中道的内容与意义一、中道的内容佛法是宗教,宗教的特质,除了理论哲学的分析论证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理想的实践。佛..

妙心法雨◎95.5.21发表于第六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实践——以妙心寺为例(上)释传道、伍丽满壹、前言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

◎2010.12.19发表于2010马来西亚国际佛教论坛从契理契机面向探讨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实践(下)释传道参、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二、「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教史分期】..

◎2010.12.19发表于2010马来西亚国际佛教论坛从契理契机面向探讨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实践(上)释传道壹、前言印顺导师(以下简称导师)圆寂迄今已五年有余了,一代佛学思..

◎95.5.21发表于第六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实践——以妙心寺为例(下)释传道、伍丽满七、追求真理的人间佛教学者──丘敏捷居..

“印顺学”已在成形——主办印顺导师思想学术会议感言释昭慧在台湾,以“印顺导师思想”为主题所举办的研讨会,就笔者记忆所及,除了弘誓文教基金会近七年来所主办(或与其..

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研究——“传统之继承”篇(之一)释性广前言“人间佛教”思想,一重人间,二倡佛道;故“人间佛教”,不是神教者的人间行——如友教的慈善事业,也不是佛法..

佛教慈善事业与“人间佛教”思想(1)何为“人间佛教”思想当今佛教宣扬的是太虚大师一生提倡的“人间佛教”②思想,以“人间佛教”思想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向善发展。..

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研究——“传统之继承”篇(之三)释性广二、增上慧学“慧学”是佛法不共世间的要义和得以解脱生死的关键,故印顺导师对于进修慧学的各项细节当然着墨最多,..

人间佛教禅观要义──谈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特色与贡献性广法师演讲洪真如居士笔录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讲于香港妙华佛学会主席、各位佛友,大家晚安!很抱歉,我不会广东话..

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圣凯内容提要:摄论师继承真谛以真如诠释佛性的传统,而且将第一义空、自性清净心、阿摩罗识、解性等都纳入佛性的思想体系。..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瑜伽行派的佛性思想清华大学博士后圣凯内容提要:瑜伽行派依经验立场,从部派佛教“修行佛性”—的困境中,建立了“种性”观念。瑜伽行派依“..

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摄论师的三性思想圣凯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以摄论师的三性思想为中心,指出摄论师在继承真谛的三性思想基础上,受到中国佛教的影响,从而作出创造性..

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圣凯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以印顺法师的《净土新论》及其他专著为材料,从三个方面讨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一、从现实的时空理解净土;二、以人间净土为..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诠释——以“三心”的思想结构为中心圣凯法师内容提要:本文从剖析《维摩诘经·佛国品》的“心净则佛土净”出发,强调《维摩诘经》是从实践论的角度..

六祖坛经的思想释圣严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1990.04)提要:坛经流传的版本甚多,本文不作考订。坛经的思想系统,虽用般若经,实则是沿袭如来藏的观点,用..

五乘佛法的思想星云法师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道”的完成;而佛教其实也是“以人为本”的宗教,佛教有“五乘佛法”,所谓“五乘”,是指“人乘”..

佛教般若思想的现代意义觉真法师2001年11月6日晚,慧觉法师从上海玉佛寺打来长途电话,约我为《觉群丛书系列》第一辑(共6种)写其中的一种。他提出了详细的具体要求,如篇幅..

《仁王护国经》的般若思想◎觉真法师仁王经的全名是《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汉译四种,首译为竺法护,译于西晋秦始三年(267),名《仁王般若经》。次译为鸠摩罗什,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