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之研究王孺童《百喻经》为佛教“十二部经”中,“譬喻部”的着名经典。因其书中,收录百篇譬喻而得名。下面,就《百喻经》本身的一些问题,作一厘清和阐释。一、..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王孺童(原载《中国民族报》,2012年5月1日,第1133期)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不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序分释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并广为传播。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即把经文分成“序分、..

民国八年北京圆广寺传戒略录王孺童按:余偶读《文史资料选辑》,见有全信1965年所写之《我出家受戒的经历》一文。文中记其出家、受戒经历,并作议论。今择与传戒仪规相关之..

我国宗教类网站发展现状之思考王孺童(原载《中国民族报》2012年7月17日,总1155期。)今年,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假僧人”、“假比丘尼”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居士: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因此特别烦恼,怎么才能排除这些多虑的想法?每到黑夜就有种害怕的心理,怎样才能排除这种害怕的心理?法..

话说“坐缸”王孺童(中国民族报,2012年2月28日,总1115期)近几年,各地纷纷出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成就“不坏肉身”的报道,似乎“坐缸”成为“肉身不坏”的必..

唐思鹏居士生平唐思鹏居士,法名胜鹏,自号真觉,四川巴中市人,生于1964年1月16日,于2008年8月13日9时26分逝世,终年44岁。唐思鹏居士出生于佛学世家,幼承庭训。父亲唐..

止:必要的基础及方向越尘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萨提心愿开始;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净慧..

略说修学菩提心越尘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

龙树菩萨所判之易行道原文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①者。若人欲疾至..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

禅,密宗及大圆满越尘随近年佛教复兴及信息流通增加,密宗也越来越为人所闻知。但因缺少全面了解,若干传闻与误解不径而走,其中颇有荒谬不经者。中原于密教一直了解不多,..

石头希迁《草庵歌》简析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茆草新,破了还将茆草盖。〔简析〕《草庵歌》原载《景德传灯录》卷三十,题为《石头和尚草庵歌》。全偈共..

佛学的基本理解乐崇辉大和尚要我讲讲《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是称性而谈,从理上入的,不是一般人一下子就了了的,我们都是钝根众生,业缚凡夫,所以今天我先给大家谈谈..

德山悟道事略的启示中国的南禅,有许多禅德颇遭后人的讥议,尤其是那些禅教作风凌厉剀切者,则更为人所谤讪,唐代的德山宣鉴就是其中之最遭非谤者。清代雍正不只是敕将德山..

为什么拜佛乐崇辉大凡信仰,是有一个崇拜的对象,和他的思想与主张。宗教的信仰,当也如是。对他所崇拜的教主自然会礼拜、赞叹、仰慕,由此产生出一股宗教气氛,使灵性发韧..

迷信·正信与实信越尘“信为道源功德母”,学佛的人都知道。不光佛法,世上哪件不相信的事人肯去做?不过信有对错,信得对无量功德由此生;信得不对无数障碍随之起。现代人..

佛教徒应持有的修养乐崇辉修持所讲的是出世之法,修养所说的是入世之道。修行人若没有修养,进一步修持佛法,怎能有所成就?此以修出世之果,推论其入世之因,因施不正,果..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

时刻把握好自己——读《坛经》示感佛门中因八万四千法门之别,导致了行持方式之千差万别。但从目前之佛教信徒来看,大多为入寺烧香以祈加持者,甚至有个别人于世间作尽三恶..

禅课赘语从痛处下针砭修行贵在从痛处下针砭。依通常人情,即于人所难行处能行之,于人所难舍处能舍之,这才找到了修行的用功之处。十二缘中,若断根本无明,也只须向贪爱一..

人生佛教导致弥勒净土的必将盛行乐崇辉居士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

希迁《参同契》浅疏一、前言石头希迁的《参同契》,词旨幽赜,读者颇为费解。而依《景德传灯录》卷十四,则当年希迁大师的《参同契》“颇有注解,大行于世“。今其注本已不..

对永嘉山居禅观的思考——读《永嘉集·劝友人书》不假文字,直指人心,而契释氏心印。中国的南禅自六祖慧能弘扬开去以后,其门庭光大,独擅中唐以后的丛林道场、讫赵宋犹兴..

心的表达乐崇辉心除了“造作”作用外,尚有心的“感应”,这二种都是属于无形无象的,且是不可捉摸的,但在整个心路历程中,是不会消失的。“感应’当中,又分为“灵感”及..

磨镜台前的遐思去年,我有幸去南岳一游,瞻礼岳中胜迹自是人生一大快事。磨镜台作为昔日怀让和尚传灯的慧地,自然是更加令人神往了。乘车抵南台寺住了一宿以后,昱日即登山..

心的解脱乐崇辉佛教最高的追求与实证,就是要觉悟宇宙与人生究竟的实相(真理),最终的目的是要“心解脱与慧自在”。心的解脱对于慧的自在有莫大的关系,这心又如何解脱呢?..

见道与护持佛门修行,无论修持哪个宗门,恐怕都离不了开悟见道,否则,盲修瞎炼,将终无了期。所谓“开悟”,其实是“开示悟入”一语之省,它指的是开悟知见,示佛知见,悟..

第九章终极关怀太多的迷障让我们忘记自己正在迈向死亡。关怀临终者可以让我们悲切地觉察到:不仅他们会死,我们自己也会死。当我们知道自己和众生一起正迈向死亡时,就会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