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与菩萨渡生方法的比较·一、小乘的罗汉是自渡自了,属偏空。而尊者是回心大阿罗汉,是四果已了生死的阿罗汉,且都舍弃偏空而回心入世间渡生的圣者。其与菩萨之不同在于..

迦叶尊者被弥勒佛的弟子说成了人头虫,弥勒佛要迦叶尊者示现神通

止观禅修之修定资粮在《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卷第三十,第三瑜伽处之一中,总嗢柁南曰:往庆问寻求,方安立护养;远离一境性,障净修作意。发了出离心,想要修学止观这..

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2实质内容:《俱舍论》卷25(大正29,132b8~23):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此实事唯十,谓慧勤定信,念喜舍轻安,及戒寻为体。论曰。此觉分名虽..

止观禅修之经行经行handout《内经素问卷七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也。禅修必须交替的静坐和经行..

止观禅修之修习内观要义修习内观要义经由内观的修习,能令行者心智变得安定、清明而又敏锐,而不再随着境界、烦恼而起惯性的连锁反应。这种专注力及觉察力的培养,是修学佛..

止观禅修之行者的心态行者的心态禅修时最重要的是行者的心态,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放松、平稳、宁静与舒畅。有四个重要原则:不期望,不评断,不比较,不抱怨。任何身心上的现..

三十七菩提分法释名: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又名三十七道品,道者能通义,品者品类也。道亦名为菩提分法,菩提者觉也,圣智与境行果相应无违;分者因义,顺此故名分,三十七法顺..

止观禅修之反省自己反省及认识自己的开始,是修行的开始,静坐也是;面对与我们过去放纵惯了的生活,要作这样的改变,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压力,甚至是..

止观禅修之杂阿含经卷24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lt;lt;阿含部2gt;gt;p.176.2~p.177.2)(六三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

止观禅修之九住心2九住心(从初学的摄心到成就正定的修习过程)欲界定由「开始」降伏你的散乱心,到最后,无散乱转,有九个次第?┌─a安住所缘的过程┬─1、内住────┐│..

止观禅修之劝请修学四念住本课程的目标是要透过修学四念住而离苦得乐!在《大念处经》一开始,佛对诸比丘说:「此是唯一道路」。就字面意义而言,除了修学四念住这条觉者之..

欲之过患欲之定义: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欲者。谓于未得、已得,希求获得及受用故。唯识论五曰:「云..

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3根据南传《大念住经》及巴利英译长部第22经,《中阿含》增上心经。:(一)身身观念处:A、观呼吸(出入息):「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

止观禅修之方便行与调身之宜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若所作麁犷,则气息随麁;以气麁故,则心散难录;兼复坐..

止观禅修之正知正念学佛修行的人必须以正念来调练自己的心,就如同驯马,再健壮的野马未经训练,整日只会狂野的四处乱跑,是不能从事任何工作的。未经训练的心也是一样,即..

止观省察纪录请按下列之问题纪录最近自己用功的情况,如实作答,以为小参之用。总问:修止的情形如何?修观如何?对境如何用功?用不上功时,问题出在那里?止的情形:1.静..

止观禅修之九住心1《瑜伽师地论》卷30〈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总嗢柁南曰:「〔1〕往庆问〔2〕寻求,〔3〕方安立护养,出离、一境性,障净、修作意。」复于..

二、佛法是自觉觉他1.培养内心的一种力量我们在凡夫位的时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就是三;在圣所得位的时候,可能一就不是一了,一可能就是一切,一切也可能就是一,也..

第十讲阿底峡尊者的启示12月8日,农历十月十八,是阿底峡尊者圆寂纪念日,学诚大和尚在次日上午作了题为《阿底峡尊者的启示》的开示。大和尚教诫:“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三、善观缘起深信业果1.缘起的道理缘起的道理就是不断重新组合,越组合越好,越组合越清净,越组合越大。佛法不同于外道的地方就是缘起法。外道的法是什么呢?是主宰法,认..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这个地方先讲阿那律尊者所发生的因缘。我们..

638经:本经记述了舍利弗尊者因病涅槃后,阿难异常地感伤与悲叹。佛陀教导他不要悲伤,而要努力修习于四念处。根据本经的记载,舍利弗尊者的涅槃地是在“摩竭提那罗聚落”..

第492经~496经:此五经均为舍利弗尊者为诸比丘所说之法,故一并浅说。492经:舍利弗尊者对大家说:“若有比丘得无量三昧,身作证具足住,于有身灭、涅槃心不乐著,顾念有..

第549经(迦梨经):本经是居家优婆夷与摩诃迦旃延尊者之间的问答偈语录。本经有些复杂,过去佛教大德喜欢用偈语的方式相互问答。在某一时期,佛住舍卫国的祇园精舍,而摩诃..

第546经(澡罐杖经):本经是梵志与迦旃延尊者之间的对话。一位梵志(泛指修行者)名叫执澡罐杖,在某一天拜访摩诃迦旃延尊者,向尊者请教一些问题:“何因何缘王、王共诤,婆..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第559经(迦摩经):本经为迦摩尊者与阿难尊者之间的问答语录。本经的内容比较抽象,主要讲虽有六根六境,初禅乃至所有入处具足而住者,则为有想,..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