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就是戒律,就是修行的范本。这一条,佛告诉文殊菩萨,众生具有劣根性,喜欢乖离,喜欢破坏人,天生的喜欢破坏团体,喜欢破坏别人的事。我们在社会上经常看到,与他毫不..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

我们经常会听到现代人夸人用“美女”,“性感”等词汇,却很少有人知道“貌如菩萨”向来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最高境界。可能佛弟子都听过—好女如佛。所以,女人一生修行的首要..

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这是它殊胜方便之处,因为念佛法门著重在心地起修。心同佛,念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果位那有不同的道理!心同佛,..

菩萨戒一般是六重二十八轻戒,受菩萨戒主要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首先要有出离心。人只有对“我”有真实的认知,才能生起真实的出离心,所以佛陀初转法轮先从小乘讲起,因为..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因为他前生积集的善业太大了,由于前生善业太强,所以今生事事如意,身体健康,人也长得庄严,眷属对他又很孝顺,福报..

释正如法师开示:家里有地方,最好空出一个房间来供奉佛菩萨,这当然是最理想。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礼拜、祷告、忏悔、修心养性的处所。平常劳累时,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听佛乐..

学佛起步应该修什么法门,一般推荐两种方法看个人因缘由自己选择,一个是汉传佛教的地藏法门,另一个就是藏传的金刚萨埵忏悔法门,佛法修行都是从忏悔自己往昔的业障开始的..

整个宇宙跟我什么关系?一体。这树林花草、山河大地,跟我还是一体。一体流露出来的就是爱、就是慈悲,你怎么会不爱世人?世人跟你一体。甚至于我们爱仇敌、仇人,害我的人,..

对于现前的违缘,不如理的事情,内心忿忿不平。好像在生活之中,如果遇到他人的侮辱、伤害等等,种种的逆境的时候,这个愤怒就油然而生,从而表现出来的暴恶的行为,叫做“..

经常听到有学佛的师兄问:念佛,念佛,求佛菩萨加持,究竟怎么样才算加持?加持有没有感觉?是梦中加持的吗?下面我们来听下法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开示:我们的修学、教化,一..

佛语:“富贵的人,要有富贵的心,就有富贵的嘴”。人造嘴业最为快,逞一时之快,但后患无穷。但嘴巴很富贵者,往往子孙发达,门庭昌盛。我老家有个老人,嘴巴很有口德,三..

一切有漏善法中,无有能比放生之功德大。凡其它善业,若自心不净,就无有功德,但放生时,无论其心净或不净,其事皆是直接对众生有利,因此有不可思议的善果,哪怕是放一条..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这是说出菩萨的行动。这话应该要用现代话来讲,他老人家跟观世音菩萨教化..

供养是敬意,佛菩萨还会要吃你这个菜饭吗?这是表敬意。佛是日中一食,你早晚都供,你不是把佛就破斋了吗?决定不可以。所以供佛不能过午,过午之后,供佛的饭菜要撤下来,..

家里有地方,最好空出一个房间来供奉佛菩萨,这当然是最理想的。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礼拜、祷告、忏悔、修心养性的处所。平常劳累时,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听佛乐消除疲劳。烦恼..

寺庙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菩萨像坐或站上莲台之上,以莲花为座。为什么要以莲花为座呢?莲花在佛教中又有什么意义呢?据传释迦牟尼和观士音菩萨颇爱莲花,用莲花为座,自此..

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白话大意佛为什么不穿鞋?一是,做个榜样,令修行者减少欲望;二是,显现足下的千辐轮相;三..

【解】愚痴蒙昧以下,皆正明痴恶出生之痛。皆正明痴恶出生之痛。“蒙昧”者,无知也。反“自为智慧”,自以为是,实为愚痴之极。愚痴的人他不承认他愚痴,他认为他有智慧,..

佛所示现的,佛为我们所说的,完全相信,没有一句怀疑。无论我听懂或者没听懂都不怀疑,凭什么?凭诸佛如来究竟彻悟,法身菩萨就大彻大悟了,妙觉是究竟彻悟、圆满的彻悟。..

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

对世间人来说,如果找不到中意的对象,祈祷作明佛母也会有帮助。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将作明佛母称为“爱情本尊”。现在单身人士非常多,有的是女嫁不出,有的是男娶不到,许..

说老实话,修净土的人多,会念这句佛号的人不多,为什么?他没有把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他没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没有把名闻利养念掉,他没有把贪瞋痴慢念掉,就不会念..

“如说修行”,你所听的,所理解的,要把它落实在生活上,这叫修行,修正我们身语意的过失。这个学问叫实学,真正实在的学问,学了之后能做到。念念是菩萨,你就出生菩萨;..

修习圣道的道,可分做自利道和利他道的两类。自利道是佛徒注重自己进修方面的,如修习三十七道品,都是偏重自利方面的,也叫“声闻道”;利他道是注重利济众生方面的道,即..

受了三皈依之后,要不要有观想呢?也应该有。因为我们皈依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皈依就是观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每位师父传授三皈依的时候,都是以..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经过胎狱的过程岂不迷了吗?如果是乘愿再来的佛菩萨的话,或者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他来的身份一般还是胎生。为什么?如果你..

佛法有在修善前或修善后发愿的传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与发愿有关的问题,对我们大有裨益。一、不要发恶愿,尽量发善愿。以前曾有人念了几亿心咒,因发恶愿变成嗜杀的暴君,..

【解】“施与”即布施,不肯以财物给与他人。社会上多!他富有,他拿出来的钱,他总想到他要赚回去,如果他赚不回去,他就不肯干这个事情。根本不了解真正的贫富的因果,他..

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大腹..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