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即是规则,要防止非份的想法,不应有的观念不要产生,不应有的行动、不应说的话、不应做的事、心中不应留的想法,这些都要去除,才不会产生过错,损伤咱们的心身。所以戒..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工业田园,日子过得极好,节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绮年玉貌,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搞生活,种田的种田,种菜的种菜,煮饭的煮饭。还有呢?还要用功了生死啦!晚上没有觉睡!还要..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业报现前时,就会障碍你了生死,生死未了就要随业受报,偿还宿债了。所以出家人经常说:..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观音菩萨,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与观音菩萨有着格外的、特殊的缘分!众生都是观音菩萨的眷属,娑婆皆为观音菩萨渡化..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功夫,你病中是不是还有功夫?功夫在你病苦的时候,都起不到作用,生死关头你该如何?你自己想一想。病中有一半功夫,..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业智。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业法受因及果报。随其所应立三业轮。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得安隐住。得无惊恐。得无所畏。摧诸天..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在有那个坚韧不拔的志向。大梅法常禅师去参马祖,问:如何是佛?马祖讲:即心即佛。他就领着这四个字,回到余杭南七十..
早年在浙江某寺,有一法叫喊含辉的和尚,年约四十多岁,素日守戒律尚称精严。有一天,他到街上漫步,刚好经过一家卖狗肉的铺子前,想不到素日精守戒律的他,竟也经不起阵阵..
早年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以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十分喫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
窥基本是唐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後从玄奘出家,成了玄奘的高足弟子。终身著作无数,宣传玄奘传入的法相唯识学,是佛教史上的闻名人物。但是,窥基出家的缘由却十分独特..
五代後梁开平年间(九○七~九一一年),四明奉化(浙江省)俄然来了一位行为荒唐的和尚,皱著脑门,腆著大腹,身背一条大口袋,逢人便乞,见物便讨,讨来的东西顺手便放入..
上虚下云老和尚,是近代禅门的大师。他志大气刚,誓死为道,早年勤勉参学,发足苦行,遍参国内诸大善知识,于五十六岁满足证道。那年夏天,虚老在九华山住茅蓬时,闻说扬州..
清朝照远和尚,是山西太原枣园村王氏之子。皈投在本村永宁寺依止联公披剃出了家,随后从碧云和尚处接受了心法,所以驻锡在本郡的大崇善寺。干隆初年,他瞻礼五台山,到大螺..
今天在禅堂里面种的是般若因,所以禅堂里面称智慧堂,称选佛场。这是种的是金刚种子,如是因如是果,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要讲了生脱死这件事,要有坚决的心,不然的话呢,..
我们禅七打到这个时候,应该功夫有个受用,能提得起。本来呀,在行香的时候,一定要把住功夫行,要把住话头行。如果你不把住话头,那一个妄想打的,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因..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四分律》为本,并在终南山创立戒坛,制订议规,名之为南山律宗,又称南山宗,通称律宗。..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悲,有甚深禅定功夫,有非常重要的成就和巨大的功德。在虚云老和尚住世的一百多年当中,随便举一点点事情来讲,就有很..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三轮乃指:布施的法财或钱财、布施的人、受施的对象,具足这三轮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行布施时,清楚明白所施的钱财、受施的对象、..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想在这个道场开悟、了生死,一下子是不可能的。你有这个念头就是没有一个决心和精进长远心。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来,死不知何去。我们在座的这么多人,世界上六、七十亿的人,谁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死了要到哪里去吗?不知道这..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随缘,不过分追求。你到那里,那里人干什么事你就和他一样干,那就是随缘。随缘,那里人就把你当自己人。你也不和别人..
绪言圆拙老法师的声誉载道,已早为教内外人士所敬慕,而其倡印佛经、培育僧才的创举更是功不可没,有口皆碑。但关于老法师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却知之者甚少。作者福薄,亲..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复由有心,用到无心。无心,无世界身心一切心,至此绵密不稍间断。类如钻木,只有热性,再加绵密,则离识心影子。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