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一上师治精神病

问:有时候跟上师在一起,或是听法时反而会无缘无故起烦恼,这种情况应离开上师吗?索达吉堪布:《札嘎山法》里面讲得很清楚,有时候外魔故意对你造违缘,让你离开上师,好..

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本体,是诸佛的化现。佛陀涅槃时,曾对阿难等弟子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因此,一切具有法相的上师,都是..

何为亲近之德?(资料图)所亲近之德。所亲近指善知识言,所亲近之德,即善知识所具之德。此择师法为弥勒菩萨所说,见《庄严经论》。善知识所具之德大约有十种。一、调伏:与..

以前,要依止上师,想获得上师的窍诀非常难。即使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上师跟前,上师也不可能直接传授你窍诀,而要在上师身边追随十年或二十年,最后才能得到窍诀..

如何正确理解“十二缘起与三法印”?(资料图)一佛以般若的眼光来观察这个宇宙。他就看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缘因而假合——各式各样因缘的凑合。凡是假合出来的东西,它本身..

视师如佛(资料图)对于金刚乘佛法的初学者来说,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对上师和善知识生起虔敬心。初学者应以《华严经·树庄严》中所..

智敏上师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

同学提问:上师您好!弟子该怎样把上师的法完全融入相续,祈请上师开示?上师开示:这要一步一步来,先听再去思维,然后再去落实,落实是有过程的,这样慢慢相续就会变成佛法..

阿底峡尊者(资料图)阿底峡尊者说:“如果身口意全部能真诚投入到为上师服务方面去的话,就不需要另外寻找观修法。”学人要像爱护生命那样爱护师道。万一若有失敬之处,立刻..

能海上师(资料图)海公上师这里特别强调,所谓有堪能性的有两个:一个是“耐烦”,耐烦什么?就是说你能够忍得下去;一个要“勇猛”,勇猛就是说看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退,要冲上..

施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资料图)热衷恒修善,或依对治兴。施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恒常以猛厉意乐去修习善法,或者以强烈对治心而修善法。依这些发心,如果对三宝福田、父..

说戒律过时是没有见道的表现(图片来源:凤凰佛教)道生律仪即无漏戒,是无漏法得到之后,同时生起的道共戒。见了道得了无漏法之后,他对三宝的信心不会被破坏了,对戒的信心..

威仪摄一切戒能海上师说:“威仪者,或有人以为装模作样,初学非装不会。初在人前装,次在天人前,对鬼神亦装,随装上十年成为习惯,即不装自成矣。威仪摄一切戒,凡犯戒皆..

在“莲师七句颂”之后,我们持诵十二字的“莲师心咒”。这个心咒乃是佛陀十二支法教的精髓所在。这十二个咒字能够清净十二因缘——此十二因缘使众生不断产生无明与痛苦,也..

佛弟子们关于学佛的问题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师答: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2问:那怎样是学好?师答: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

我们不要得少为足。有的人得了一点点修行的好处,就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了。不但是得了好处,甚至于还没有得好处,就开始说大话了。我们经常举这个案例,这也是很现实的。我在..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成不了了。就是说,(如果说)业果不定的话,成无因果了,这是不对的。业果决定的话,众生又成不了佛,这个也不..

我们佛法里边善恶法是什么标准呢?我们说有漏的善,就是有漏的,就是没有超出世界的,不是无漏的,他的善这一辈子或者下一辈子能感乐报的,这个叫善;如果这一辈子或者下一..

萨迦巴根松成林嘉仁波切开示弟子问:我已经皈依了一位上师,还能不能皈依其他的上师?答:圆满的皈依是自皈依,就是自己“成佛”,证到无二的自性三宝。要达到这一种皈依必..

皈依上师,是要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走上究竟解脱之路。但是内地不少居士的理解很奇特,“皈依上师”的行动是靠领皈依证完成的。有的弟子有几十本皈依证,我和他们开玩..

上师瑜伽是大圆满里开悟见性的一个方法。修上师瑜伽,要将上师视为佛,并强调将上师视为法身佛。其实其他密法里也有视上师为佛的要求,但是主要为色身佛。比如上师为观音菩..

阿难曾经问佛陀:想获得佛法里讲的大部分成就,要依靠上师善知识吧?佛陀对阿难说:不是大部分成就,而是一切成就都来自于上师善知识。可见,依止一个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是非..

如果上师有明确的指示,应该按照上师说的去做。如果没有,则以戒为师。修行人对上师的“依赖”是建立在真诚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和因果正见基础上的,依教奉行是为更好地..

父母、朋友与一般的老师都无法帮助我们达到解脱,因为他们自己也未脱离轮回。为达证悟,我们必须接受真正上师。没有上师,我们哪里也去不了,就如坐在无人驾驶的飞机中的乘..

佛教是创造命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俱舍论》颂疏原文】“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者,名邪性定聚。”【解释】那么自余凡夫,其他凡夫,..

人身难得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里就说了一个譬喻:“盲龟值木”,就是说,一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大海里随着..

用功修药师佛遣除杂念违缘有弟子问我:疾病与业的关系?现代人的疾病因缘是什么?病,主要是杀业所感。往昔的杀业造多了,这辈子就生病。如果共同的杀业多了,就共同的都多..

恶念生起时,应该如何对治很多人问我说这个话,他说:“一个恶念起来,该怎么办?”恶念起来就是马上遮了嘛,第二念不要跟它跑嘛。因为这个恶念是过去的烦恼种子,它要现的..

修行路上的每一步,幸有上师的加持金刚乘的修行中上师至为关键,是因为金刚乘的入门、修学及成就都直接依靠上师的加持。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上师是具德上师,也就是真..

能海上师海公上师晚年在清凉桥讲经时说:“若问我等是何宗派,应说大般若宗。学般若故,以般若为宗。”上师将中观正见仅用一颂就概括了:“生死涅槃纤毫自性无,缘生因果如..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