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了幻法师答:凡自我观念重的人,婚姻痛苦较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心胸狭窄,嫉忌心强,嗔恨心重,这种人大多婚姻不幸福;相反,..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惜我是广东人,不懂讲国语,对于听不懂广东话的朋友,非常抱歉,希望多多原谅!不过,听经不同谈话,只要用心去体会,..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么多人造业,皈依三宝的少,我们这些力量要把世界的共业转变过来,使地球不沉没,不遭水灾、火灾,可能吗?现在我们这..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那你学他有什么用处?法深也好、浅也好,能运用..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生常以书信法语开示弟子,告诉弟子往生净土的修证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书信法语往来的方式,印光大师教化了数以..
佛教虽然承认命运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并不认为生辰决定命运的发展。因为命运发展是错综复杂的,生辰只是解读命运的方式之一。佛教认为:一切唯心造。所谓命运,是源于人们的..
【《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心经..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因为人生观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处世态度也往往大相径庭。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徒是消极而悲观的。因此,选择佛教作为信仰..
问:既然佛教承认命运,那和法师同时出生的人今天在哪里讲经呢?济群法师答:这个问题,看来要调查一番才能回答。不过,佛教虽然承认命运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并不认为生辰决..
问: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当他死后子女其中一人请了法师为他皈依三宝,他能带业往生吗?大安法师答: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那当你说半信半疑的话,..
问:是否身体上任何不适宜、病痛,如感冒、着凉等一丝丝微小的病痛都是冤家债主所致?大安法师答:这不一定。你的感冒呀什么的,是由于你工作上、生活上不注意,四大失调所..
问:有两个疑问请解答。第一,如有老人痴呆症或失忆症的人,是否能够往生?大安法师答:这个你不要去怀疑。首先,信愿念这个名号,能够对这些痴呆症、失忆症有疗效;第二,..
问:请问如果没有进佛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读诵大乘经典?大安法师答:虽然没有进行形式上的皈依,但如对大乘经典有好乐当然可以读。佛法经典重在流通。一切..
问: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大安法师答: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可以随着呼吸来念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
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有的人他听到念佛法门也觉得不错、蛮好的,然而他常常会说:等我退休以后再说吧。等他退休。但是能不能等到退休啊?第..
问: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能往生。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人,他会散乱念佛吗?反过来,一个泛泛悠悠念佛的人能够说是..
问:生死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又如何权衡于期间呢?达照法师答:如果认识到了生死的痛苦,那就发心超越生死,这是唯一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这一期最为难能可贵的生命最好..
很多人对念佛的法门都还不清楚,对念佛都很马虎,功夫都没用好;参禅也就是念佛,念佛也就是参禅,会参禅的人才会念佛,会念佛的人才会参禅。参禅不但不能即身是佛,还可能..
这一趟到来,见你们各位都很诚心的拜佛、念佛,还有礼忏,这是很好的。不过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
诸横,就是或者被车撞死,或者被水淹死,或者被火烧死了,或者飞机失事、火车出轨、巴士掉落山涧里去,这都称之为横。昨天有人说他很害怕坐飞机,怕飞机会掉下来。这不要害..
南传小乘的佛诞日和北传大乘的佛诞日,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一天,只要虔诚纪念,庄严礼拜,就是佛诞日。因为法无定法的缘故,若是专在这些事情上研究,把头发累白了,眼睛..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两划,而且互相倚靠、不能间离,或是少一画,否则就不像人了;还有字划的长短、上下要配合得好,人字才能写得美。人生..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为身、心不得调和,所以造成社会不调和,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病态。精神病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为何有这么多的精神病患呢..
任何事情都能解决,办法总是有的,因为我们有佛法。四大假合的肉体,有病正常;没有一帆风顺的,有事也正常。这都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可怕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叫开悟。有修..
有的人说我想皈依,但是我家里设佛堂不方便,所以我不敢皈依。家里设佛堂和你皈依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家里设佛堂、供佛,这不是皈依,皈依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以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