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沈家桢博士

观有情的缘起缘灭刘嘉诚释尊在《阿含经》中所揭示的无常、苦、无我我所(空)之根本教,可以透过对有情的缘起缘灭之观察而获得深刻的解。依佛法所,有情是身心的和合物,当身..

业自性空而能生果报刘嘉诚关于业是自性有或自性空,是佛教内部重要的论题之一。学派间大多主张业是自性有,其主要的经证是《杂阿含经》第335经佛说:「有业报而无作者」,..

五戒对基本人权的维护刘嘉诚五戒是通于佛教五乘所共的基本戒律,它不仅是佛弟子一切德行的基础,更攸关现代民主宪政国家所讲求的基本人权之维护。概括而言,佛教不杀生、不..

佛教伦理学探究提要:在印度的宗教哲学传统中,佛教原是一个重于生活实践的宗教,而在宗教实践的过程中,所牵涉到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问题,佛教则有一个以其基本教义为基..

奥坎剃刀与中观双钳嘉诚中世纪的共相之争,系实在者与唯名者针对事物是否具有客观实在的共相之争,其中实在者主张事物具有客观实在的共相,认为思想与存在等同,而唯名者则..

谈佛法所的「世间」嘉诚佛法所的世间,从最广义而言,可以涵盖欲界、色界、无色界以及依此三界而存在的众生,而本文所要谈的世间,主要指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经验世界,亦即吾..

《洞山录》禅语诠解刘嘉诚《洞山录》是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的语录。洞山是在唐代禅宗盛期,足以和临济并驾齐驱的大师。本文谨择其中十则语录,试予诠释与解读,以管窥..

怕死的贪生者嘉诚贪生是有情的天性,死亡却终止有情存在的延续,因此贪生者通常被认为必然怕死。然而这样的辑在佛法的观点下却具必然性,佛法认为有情是身心的和合物,其中..

铜板声响嘉诚某日登山时,于下山途中听到人一则对话,一位青:「一个铜板会响,个铜板才会响。」一位妇人回答:「谁一个铜板会响,铜板悼在地上就会响。」青反驳:「把铜板..

四法印即佛法四维吕凯文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法光杂志v.102(1998.03)法光杂志编辑委员会-----------------------------------一、前言佛陀所说的教法在历史流..

三世因果的论证嘉诚印人对于人知可靠性的判准有所谓圣言、现和比。其中圣言较偏向信仰层次,意指凡是圣人所说者即可相信;现和比则侧重人的认能,其中现是人的感官知觉能,..

人间佛教的释经学危机吕凯文一言之,「人间佛教释经学的危机」主要呈现于:传统佛教经典里的重要教法或那些原先可能用来润饰重要教法的神话、地理观与宇宙观等次要性的辅助..

慈悲喜舍观无常(社)作者呂凱文九月二十一日晨一时四十七分,台湾中部蒙受百未曾遇过的大地震,这场天崩地般的震灾,夺走众多宝贵的生命,也让久已习惯于安居业的民众带绝大..

记那一段美丽与苦难相依的日子吕凯文1997年6月3日,我总算完成陆军预备军官义务役任期,安全无伤地从军中退伍回到中部的家。眼前想到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把服役两年的微薄积..

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吕凯文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法光杂志v.121(1999.10)财团法人法光文教基金会一、问题之所在自从丹尼尔?高曼(DanielGoleman)的《EQ》..

与死亡为友吕凯文凡人皆会死,无一能幸免。死亡不仅是生命的现象,也是生命的实相,不管我们主观上喜不喜欢它,客观上终究有一天还是会与死亡相逢,它看似这么地可憎,却又..

吉藏《三论玄义》中之破显所具有的融和倾向刘嘉诚法光第116期(1999.05)第三版一、前言在中国佛教史上,被尊奉为弘扬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百论》,绍隆鸠摩罗..

中观学的基本观点嘉诚中观是印大乘佛教首先出现的学派,此一学派约在公元2~3世纪间由树菩萨所创。树上承阿含与般思想,确「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中观宗旨。由于中观主张..

美国的佛教与学术李四龙美国佛教徒,截止2005年约有272万,约占美国3亿总人口的0.9%。佛教徒的人数、比例虽然有限,但其种类十分复杂,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共存共..

「少善根」与「生彼国」一、《佛说阿弥陀经》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依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释尊对舍利弗叙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之后,劝听闻此福音的..

跟佛求什么?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是念佛的人,对于佛菩萨的加被怙佑,总难免有几分一厢情愿的想法。这样的心态,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举例来说,我每次开车回家,大多数的情..

「末法」与「净土念佛得度」考--由道绰《安乐集》衍生的重要观念之检讨(一)通行的「末法唯能念佛」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差,不能修圣道门,只有依靠净..

鸿文三卷印禅心——读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明尧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由中华书局2001年6月出版,是禅宗思..

游祥洲博士专访净空法师净空老法师讲述2002/12/21台湾电视公司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各位现场法师,还有各位菩萨们,大家好!我们今天非常高兴由“佛陀教育基金会”为..

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的禅学思想伍先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流行最广的《坛经》版本,经过元朝僧人宗宝的改编,里面反映的不完全是慧能的思想,但基本思想还是和慧能..

试论慧能《坛经》的禅学特色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伍先林慧能是中国禅宗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人物,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南宗禅后来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代..

真禅法师的佛学思想——兼论真禅法师对中国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伍先林真禅(1916—1995),俗姓王,出生于江苏东台安丰镇,七岁出家,先后攻读于镇江焦山..

神秀的禅法思想伍先林神秀(606—706)是禅宗北宗的开创者,他是禅宗五祖弘忍(602—675)的上座弟子。据说弘忍对于神秀十分器重,曾说:“东山法门,尽在秀也。”①,还曾亲..

试论菩提达摩的禅法精神伍先林提要:菩提达摩的禅法将证入最高真理的方法分为理入和行入两种,而根据达摩的禅法精神,理体和事行、理入和行入其实本来是不可分的,分而为二..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